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依圖:改變電腦的“看法”

  • 發佈時間:2015-07-02 02:31:54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江蘇省蘇州市公安局是朱瓏磕下的第一個客戶。那時候他剛回國創業,動用了所有的關係,輾轉求得了在副局長陳斌華面前的3分鐘自薦時間。

  陳斌華等朱瓏劈裏啪啦推銷完後,説:“名牌大學的博士、教授、留學生我見多了,光説沒用。”

  一年後再見面,陳斌華召集了局裏重要部門負責人集體參會。跟其他省市單位同行交流時,陳斌華會打趣説,“你們還用某某的技術啊,現在我至少要用MIT(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的。”

  這不是馮小剛的電影橋段,而是依圖創始人朱瓏創業的真實故事。

  霍金“徒孫”走出學院創業

  朱瓏身上有三個明顯的標簽:理工男、學霸、IT技術狂熱愛好者。他的夢想是在有生之年,讓機器人具備小孩智力水準,能和人自然對話。

  朱瓏2002年本科畢業後,進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讀博,導師Alan Yuille教授是霍金的得意門生,30年前開始投身電腦視覺的研究。之後朱瓏在MIT人工智慧實驗室攻讀博士後。

  但朱瓏發現學術研究缺乏實際應用,數據量不夠大,很難實現夢想。商業應用才是最快最有效的途徑。

  2012年偶然看到的一份學術報告,讓朱瓏意識到,電腦視覺在工業領域應用層面已經成熟,創業的最佳時間到了。

  他馬上聯繫了高中同學、時任阿裏雲技術總監的林晨曦。林晨曦2002年獲得美國電腦協會主辦的全球大學生程式設計大賽冠軍,也是第一個獲得此項比賽冠軍的亞洲人。兩人一拍即合:創業。

  助警方十分鐘破案一戰成名

  有夢想、有技術,可怎麼打開市場,從哪切入是個問題。

  2012年長春發生一起震驚全國的丟失嬰兒案。警方出動大量人力物力苦尋嬰兒無果,皆因嬰兒乘坐的可疑車輛被犯罪分子卸掉車牌,傳統的車牌定位檢索失效。如果電腦能有效識別套牌車,也許能敲開公安系統的安防大門。

  於是發生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當時蘇州市公安局已和國內某機構合作兩年,但對套牌車的識別率不到30%。蘇州市公安局提出,如果朱瓏的産品識別率能超過70%,就考慮合作。兩個月後,朱瓏拿來他的産品,一測試,準確率90%。第一單拿下。

  “依圖”産品剛一上線就幫助蘇州警方破獲了一起涉案金額超十萬的入室搶劫案:犯罪分子得手後駕車駛離小區,警方運用“依圖”的“車輛識別系統”進行品牌過濾,竟以十分鐘神速破案。

  依圖一戰成名,獲得公安體系認可。

  “認車”之後開始“認人”

  在車輛識別領域“嘗到甜頭”後,“依圖”又把眼光投向了“人臉識別領域”。據介紹,依圖是國內首家做到在億級人像庫進行人臉靜態比對識別的公司。

  “和江蘇省公安廳推薦人臉識別系統時,他們將在逃通緝犯照片提供給我們,我們通過對當地常住人口人臉識別,當天就給他們反饋了20個名單,當天他們就抓了十幾個人。”

  蝴蝶效應很快發生。其他省市的公安部門主動找到府來。今年公安部也用上了依圖的産品。

  鎖定安防領域後,依圖進一步發掘行業痛點,找到了更多的應用場景和方向。例如基於視頻流自動獲取人像並可開啟“黑名單監控模式”的人像卡口系統、識別覆蓋路面98%品牌的車輛識別系統等。

  頂級投資人“求”投資

  創業沒多久,頂級投資人慕名而來。

  兩年半前,著名的投資機構真格,通過阿里巴巴的關係找過來。

  “徐老師(真格創始人徐小平)邀請我們到他家裏做客。我們沒帶産品,就是硬聊,結果從下午一直聊到下半夜,聊了十幾個小時。”朱瓏説,徐小平非常有誠意,很快雙方達成天使投資合作。

  A輪融資也是投資人主動找過來。另一家著名的投資機構,紅杉中國聯合創始人周奎在上海交大找到朱瓏,接下來,兩個人在交大校園裏邊走邊聊,“散步”了6個小時。

  目前依圖已完成A輪融資,今年就能實現盈利。未來家居、駕駛、圖片搜索、購物等都會是依圖商業版圖的一部分,所有物體的圖片、圖像搜索,依圖都會介入。

  朱瓏認真地看著新京報記者説,“你看過碟中諜4吧,那裏面的技術場景,我一定能真的實現。”

  ■ 創客項目ABC

  A.他們是誰?

  創始人朱瓏和林晨曦是高中同學,同是1978年出生,同是電腦視覺研究型人才,都有機器人情結。

  B.在做什麼?

  依圖科技通過突破性技術,提高圖片識別效率和準確度,讓安防、網際網路金融的安全等級進步一個時代。

  C.投資人怎麼説?

  投依圖看重的是他們頂級的技術背景。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把國際一流的技術帶回中國,以及阿裏的頂級工程師也是團隊的重要力量。

  ——Anna Fang(真格基金CEO)

  ■ 對話

  “會用一輩子做這一件事”

  新京報:你為什麼棄學創業?

  朱瓏:因為我想改變世界,讓機器人視覺技術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從衣服搭配、購買,到老年人看護,到安防等,學術推動的速度太慢,商業變革更有效。

  新京報:跟錢沒有關係?

  朱瓏:那不是我的出發點,也不是最終目標,甚至企業規模也不是我的創業目標。我會用一輩子的時間做這一件事情。

  新京報:你第一筆單子來自公安系統,你和林晨曦有這方面的家庭背景嗎?

  朱瓏:完全沒有,我們是動用了所有的關係,朋友托朋友,隔了很多層,才得到三五分鐘的時間。

  新京報:你們的商業模式明晰了嗎?

  朱瓏:商業模式未來肯定還會有變化,目前主要是2B的業務,包括安防、金融領域,是跨度比較大的。

  新京報:創業遇到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朱瓏:第一是招人,國內優秀年輕人不願到創業公司。第二是融資。創始人是科學家團隊,缺的是創業經驗。所以我們對投資人很挑剔,希望能找到高契合度的創業導師。此外,三年前科學家創業還不普遍,依圖團隊技術一流,所以估值比同行高幾倍,投資人有一個接受過程。

  本版采寫

  新京報記者 林其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