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整裝待開張
- 發佈時間:2015-07-01 08:32:12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特約記者 程喆
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57個成員國代表于北京出席《亞投行協定》簽字儀式。如今,眾多成員創始國已經就亞投行協定達成共識,這標誌著亞投行運作將“有法可依”。而中國作為亞投行第一大股東,責任和挑戰同樣重大。
新華社報道,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正式簽署。
自2013年10月中國領導人提出籌建亞投行的倡議以來,亞投行的每一步進展都備受矚目。上一次成員國代表共赴北京,是2014年10月簽署《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政府間框架備忘錄》,只不過那次只有21個成員國參加。
如今,57個成員國魚貫而入。眼下的焦點,不再是亞投行的“朋友圈”有多少人,而是“朋友圈”中的朋友該如何相處——決策機制是什麼、股權分配原則如何、貸款機制如何設定——這些將直接決定亞投行的運營品質。
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中,最受關注的是各意向創始成員國的股本和投票權。
關於股權分配,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此前曾對媒體説:“亞洲域內國家基本是按照國內生産總值(GDP)在本地區的比重來進行分配的。域外創始成員國也是以GDP作為重要參考指標來考慮出資多少,認繳多少資本金。”這就意味著,中國成為亞投行第一大股東已成定局。
根據各國出資的情況,中國以297.804億美元的認繳股本和26.06%的投票權,成為現階段亞投行第一大股東和投票權佔比最大的國家。印度、俄羅斯分列第二、第三大股東,南韓、澳大利亞則並列第五。
針對中國擁有事實上的重大事項“一票否決權”,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指出,這一結果並非中方刻意謀求,而是根據各方確定的規則自然得出的。財政部部長樓繼偉也表示,中方出資比例大是表明中國推動亞投行的決心,亞投行“不搞政治化,不應變成國家之間博弈的機構”。
媒體梳理得出,亞投行成員國共有57個,其中亞洲域內37個,域外20個。從經濟規模來看,亞投行75%的股權是由亞洲國家持有的,25%是非亞洲國家持有的。亞洲域內成員股本佔大頭,更多體現了亞投行為發展中國家利益代言的特點。
央廣財經評論援引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戰略研究部副研究員張茉楠的話,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世界銀行相比,在亞投行中,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有所提升。而亞投行也不是中國的銀行,更多的是基於亞洲區域的一個多邊國際機構。
亞投行設立的初衷,其實也是希望在現有的全球經濟和金融治理架構中,能夠引領新的秩序。新華社報道,中國社科院世界政治與經濟研究所國際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東民説:“協定確定了亞投行的戰略方向和治理模式。”
有評論稱,與現行多邊機構的做法相比,亞投行協定中的一些規定更具有創新性和開放性,如項目面向全球採購,而不是僅限于成員採購;不設常駐執董會,提高運作效率,降低運作成本;明確將公開、透明、擇優的人才招聘和選拔機制寫進協定等。
協定簽署後,並不意味著亞投行馬上就能宣告成立。此次57國政府代表出席簽署儀式,其中已通過國內審批程式的50個國家正式簽署協定,其餘未走完程式的國家應在2015年底前完成協定簽署。當然,亞投行正式開門營業不會等到那麼晚。協定規定,只要至少有10個簽署方批准,且簽署方初始認繳股本不少於認繳股本總額的50%,就可以確保亞投行今年底正式開張。
至於接下來一段時間以及在成立之後,亞投行還將面臨哪些挑戰,張茉楠研究員認為,從內部角度來看,亞投行還處於剛剛成立的階段,它的目標、使命包括以後組織的架構、股權的分配和治理架構的形成可能還需要一個磨合及規範的過程。這本身就需要各個國家共同協商,然後再形成一個協調機制和角色機制。
另一方面,因為“一帶一路”涉及的很多國家在政治上的不確定性,包括地緣政治風險,所以這些風險未來怎樣去規避,也是亞投行將面臨的外部挑戰。
同時,如何與其他金融組織合作,比如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也需要經過不斷磨合。亞投行起點比較高,但是未來可能會受到很多力量此消彼長的影響,如何實現效率和公平的平衡是一個問題。正如樓繼偉所説,亞投行的籌備工作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要把亞投行建成高標準的國際金融機構,還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