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重拾書法養性情臨摹執筆有講究

  • 發佈時間:2015-07-01 05:33:52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書法,被譽為國粹中的國粹,早在周代,就列為六藝之一。同時,書法也是中國人審美的大整合。所謂書畫同源,懂得了書法,就能更好地欣賞國畫,甚至懂得中國人在各種藝術門類中一以貫之的“氣”、“韻”等哲學觀念。

  但近現代以來,硬筆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毛筆,中國書法自然而然地被邊緣化了。伴隨近來傳統文化回歸的熱潮,書法才日漸走進中小學課堂,很多白領也重拾“國粹”,陶冶性情。那麼,書法修習有哪些具體的門徑和講究?且看書法名家的點撥。

  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江粵軍

  歷代書體演變

  審美各有韆鞦

  中國書體,自甲骨文起,經過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的發展變化,到今天可謂諸體皆備。要論書法最昌盛的朝代,在《中國書法概述》作者、書法名家釋廣元看來,當屬唐代。唐代不僅設有書法大學,篆、隸、楷各種書體,分年學習;同時還有書學博士,國家用人,以身言書判為主要標準。因此,唐代褚遂良、虞世南、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等大書法家接踵而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中國書法傳到了日本,被稱為“書道”,盛行至今。

  而中國歷朝歷代由於書體的演變,各有高峰,也各有其審美標準。廣東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廣州美術學院書法篆刻專業特聘副教授倪寬告訴記者,像晉代,行書最為突出,當時人們崇尚的是“韻”;楷書達到體例最完備、法度最嚴密的高度是在唐代,因為當時人崇尚的是“法”;宋代理學思想盛行,在書法上因此崇尚“意”。到了當代,倪寬表示:“如果一定要説今人在書法上有什麼樣的審美傾向,那就是尚‘趣’了。當下大家的工作壓力都比較大,學養也難跟古人相比,整個社會的審美趨勢又走向輕鬆化和娛樂化,因此,在書寫上更講究變形,講究藝術加工。”

  除了“趣”之外,今天學習書法,還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些什麼?這無疑更值得深究。

  釋廣元認為,書法兼有德智二育的功效。首先,寫字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氣質。寫的時候一定要坐得端正,就如柳公權所説的“心正則筆正”,漸漸就能養成正心誠意的好習慣。同時,古人的碑帖,多是歷代豪賢流傳下來的,臨摹的過程自然會給人潛移默化的影響。像顏真卿的高風亮節,在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其次,中國書法特殊的結體方式,既和繪畫有共通處,又和建築學、幾何學有契合處,對美感、智力的開發,都有助益。

  廣州美協副主席、書畫家張思燕則談到,由於現代社會節奏太快,人很容易變得浮躁,書法修習可以起到“養心”的作用——讓人的腳步慢下來,思維慢下來,腦袋放空了,人也就安靜了。

  入門

  可從喜歡的字體練起

  對於初學者而言,從哪一種書體進入為好?傳統觀點認為是楷書,也有人提到沿著書法史順序學習,而倪寬和張思燕都認為,成年書法愛好者從自己喜歡的書體進入,更容易“上癮”。

  倪寬表示,每個人對筆的悟性不同,基礎好一點的,從楷書進入,那沒問題;如果沒什麼基礎,從隸書或篆書進入,可能更容易些,因為楷書控制起來比較難。“也有人想從行書開始寫起,那也沒問題,先寫一段時間以後,激發起了興趣和毅力,再補補楷書,解決書寫中提、按和力道等問題,也無不可。”

  張思燕強調,成年人的思想已經很成熟,對事物的認知比小朋友要完善得多,因此,在書法學習上,未必要像孩子那樣按部就班地進行。“由於楷書書寫難度比較大,一撇一捺稍有差池,整個字看起來就很不舒服,會讓學習者感到沮喪,所以我比較建議成年人從隸書開始入手學習,像《張遷碑》、《曹全碑》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隸書書寫只要線上條上把控住了,筆畫上即使有點出入,整個字看起來也還是不錯的。一旦書寫者的自信心建立起來了,就越能更快進入狀態,寫得更好。當然,就課程設置而言,我會讓老師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最想學的書體。”

  臨帖

  由碑入手 金石味濃

  至於什麼樣的字帖比較適合初學者臨摹,倪寬認為應該挑選那些結構比較端正的,不能一開始就學些以怪為美的書體。“初學者學得正了,以後在書風上怎麼變,也不會變得‘無法無天’,不可收拾。王羲之的作品為什麼千百年來備受人們喜歡,一直被當做範本?就是因為他的字結構很正,始終符合一代又一代後來人的審美觀。”

  的確,王羲之的《蘭亭序》、《聖教塔序碑》,一直是行書中的臨摹寶典,甚至有人認為《聖教塔序碑》作為教材比《蘭亭序》更實用。對此,倪寬有些不同看法。“在我看來,《聖教塔序碑》畢竟是唐代人集王羲之的字而成的,不見得是入門的最佳選擇。《蘭亭序》流傳下來的幾個版本,也都是後人臨摹的。我以為,最好還是臨摹原作者的傳世墨跡,這樣才能更清楚地把握書寫時的提、按、頓、挫。拓出來的作品,對於掌握字的結構是有幫助的,但作者的書寫過程很難完好展現出來。”

  當然,由碑入手,也不失為一條路徑。張思燕就表示,“學習碑的好處是筆觸有金石味、有厚度,但缺乏帖的靈動,所以學碑一段時間以後,下筆有力了,也要學學帖。而單純學帖容易浮、容易飄,學過碑以後就能壓得住了。初學者建議從碑入手,有了渾厚的底子,再把帖的優點帶入進來,這樣書寫起來既沉穩又靈動。”

  摹寫

  培養對毛筆的親近感

  所謂“臨摹”,其實既包含了臨,也包含了摹。對於初學者而言,是否一定要經由摹再到臨呢?

  在倪寬看來,摹寫是書法學習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而且是最節約時間和金錢的方法。“如果你此前有很多錯誤習慣,或基本沒寫過毛筆字,通過摹寫能夠很好地解決問題。因為運筆過程中,按得輕一點還是重一點,老師抓著你的手是做不好的,單靠語言也難以説清,而一旦你去摹寫,筆要怎麼走,力要用多大,慢慢就可以悟出來了。對於小朋友而言,這個事情簡單好玩,而且培養了對毛筆的親近感和掌控上的靈敏度。”

  當然,摹寫一段時間,如果覺得沒太大意思,就可以臨了。張思燕就比較主張成年人以臨為好。“摹比較機械,成年人摹寫起來可能會覺得無趣。對臨、意臨或者默寫,以領會精神為主,發揮的空間會更大些。”

  另外,張思燕還強調了讀帖的重要性:“臨帖要一以貫之,不能一種字體還沒掌握得比較好,就進入另一種字體的臨寫。但通過多讀帖,多看不同的書體,了解整個中國的書法歷史、書法文化,對把握書法的精神、精髓是非常有幫助的。”

  執筆

  不必太拘束

  近期,關於書法學習中的握筆問題,也有人對通常倡導的五指執筆法提出了異議。並指出啟功先生曾説過,握筆就像拿筷子,沒有一定之規。

  對此,倪寬表示贊同:“握筆雖然還是要有所講究,但確實不必太拘泥。寫小楷、寫大字、寫榜書,所用毛筆大小不同,握筆方法也不同,不能一種姿勢‘通吃’。尤其是五指執筆法,更適合坐著寫,站著寫就沒那麼舒服了,而且寫起來比較容易累。其實三指握筆法好一些,就是接近我們拿鋼筆的那種方式,寫起來會更順暢。”

  張思燕也認為,對於孩子來説,強調執筆姿勢還是有必要的,有助於身體的健康發育。但對於成年人來説,就不必那麼嚴格了。同時,在筆的選擇上,她建議初學者用狼毫或者兼毫(裏面狼毫、外面羊毫),稍微硬一點,比較容易掌控;羊毫太軟,懸腕時如果手的力度不夠,是很難把控的,容易打擊信心;寫得比較好了,再慢慢往軟筆上靠,筆力就能慢慢練出來了。

  嘯鳴翰墨飄香羊城

  廣州日報訊(記者劉麗琴 攝影報道)6月28日至7月5日,“嘯鳴攜弟子作品及名家書畫展”在珠江新城建滔廣場舉行,展覽共展出書法家嘯鳴及其弟子三十多人120多幅書法及國畫作品,炎炎夏日,翰墨飄香,給市民帶來美的享受。

  嘯鳴,原名鐘志武,現為中國書畫家協會理事長、《書畫家報》副社長。他自幼癡迷書法,潛心鑽研五十多年,“字到精神飄然處,更無真相有真魂”,這是時人對他書法藝術的評價。在展覽活動當天,談及現在書法界“名家頭銜眼花繚亂,書法作品天價漫天”的現象,嘯鳴説,選擇書法作品不要相信所謂名家,要相信自己的眼光,收藏那些能夠“撞擊你的胸懷、撞擊你的思想”的作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