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4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錫庚“束手有策”的書法意境

  • 發佈時間:2015-03-06 00:31:23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

  幾年前,在常熟昭明太子讀書檯,我第一次見到張錫庚。那天,他正在指導幾個中學生寫字。稍有名氣的書法家,一般都不屑于把時間浪費在初學者身上。因此,説話不疾不徐猶如春風化雨、指導細緻投入直達忘我之境的張錫庚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再見到張錫庚,是在中國美術館。儘管我已經知道2009年他遭遇了一場嚴重車禍,導致高位截肢,我也一直在打聽他的身體恢復狀況,但當我進到中國美術館展廳,看到坐在輪椅上的他時,我還是感到非常意外和痛惜,他的雙手已經沒有知覺,手指頭不能彎曲。看著展廳裏他的大作,我想當然地以為,應該是他癱瘓前的作品。但我錯了!他的夫人告訴我,展出的68幅作品,全是他高位截肢後創作的!

  書法和家人學生在關鍵時刻,成了他的精神支柱。為了鼓勵他寫字,夫人別出心裁,讓他把筆綁在手上練習寫字。開始時,連最簡單的一點都寫不好,自信心幾近崩潰,但他深夜靜思:“回頭沒有出路,只有往前走才有希望,殘疾也能創造完美,指法不靈,可以創造新的筆法”。由於高位截肢,張錫庚生活無法自理,起床、穿衣、吃飯、坐輪椅等都要人幫忙,瘦弱的夫人根本無法獨自應付,這時,他在各地的學生聞訊而來,為他輪流值班,照顧他起居寫字。張錫庚説:“儘管我綁著手寫字很困難,但我能夠寫出我沒有預料到的作品,那是我最大的幸福。我的生活品質已經下降到零點,但我有家人學生陪伴,我的幸福指數上升到了極點。我把一切痛苦全都拋到九霄雲外,只求想方設法提高自己的藝術水準,爭取在書壇上真正貢獻出自己最好的作品,用我全身心的付出,以我作品的純情感染更多的人”。

  張錫庚的劫後作品,打動了從北京前往常熟看望他的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范迪安與他相約,在2014年的初冬,在中國美術館免費為他舉辦一場個人書法展。張錫庚説,范迪安給了他“第二次藝術生命”。在范迪安的鼓勵下,張錫庚的作品出現了新的超越。

  2014年11月19日,中國美術館、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主辦的“‘束手有策’張錫庚書法展”盛大開幕,這個展覽,並非一般的書法展;在此展出的,也並非一般人所能書寫的字。這一天,中國美術館嘉賓雲集、高朋滿堂,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沈鵬、顧問林岫,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中國書法家協會分黨組書記副主席兼秘書長陳洪武,中國書協副主席趙長青、胡抗美,江蘇省書法家協會主席孫曉雲,常熟市政協主席徐永達以及全國各地著名書法家等400余人親臨現場,共襄壯舉。

  二

  總結張錫庚的書法理論、書法歷程和書法作品,也許可以用“三度”予以概況:深度、廣度、純度。

  歷史上的常熟,人文薈萃,流派紛呈,以虞山派名世的有琴派、詩派、畫派、印派以及藏書家群體,作為書學重鎮,書法更是源遠流長,由唐代開創中國書法狂草藝術先河、又同時開啟常熟書學之風的張旭起,中有繆貞、蔣廷錫、林皋、楊沂孫、翁同龢等元明清書家,兼有《書法明辨》《鈍吟書要》《論書近言》等書學著作,常熟的書學底蘊、麗山秀水養育了40多位中國書協會員,而張錫庚是一代書家的代表。

  張錫庚成名于上世紀90年代,其行書作品一如春風化雨,細膩委婉,盡得“二王”風韻。一手精巧細膩的小行草書,獲得榮譽桂冠無數,更以江左書風的代表,深深影響了一代書法家為之追逐模倣和學習。有論者以“清”、“雅”、“靈”、“秀”四字概括他的書法,命之曰“新虞山書風”。這是由他喜歡的“文質彬彬”、“溫文爾雅”的文化語境所締造,也由他所浸潤其間的江南情調所構建,也是由他追求書法的深度所造成的。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張錫庚就有意識地追宗“二王”一脈,不管如何世易時移,從不刻意去表現雄渾、壯美,更不以“粗頭亂服”博人眼球,其最著名的小行草,每一筆、每一個結體甚至每一件作品的章法佈局,無不透出嫺熟的技術掌握能力和巧思,體現的是其書法的深度:在一條路上走到底,把二王風格發揮到極致,把小行草技法發揮到極致。也許真是因為心無旁騖、從一而終,不為浮雲遮望眼,有意識地往縱深發展,才成就了他的小行草。

  1987年,張錫庚進入南京藝術學院,眼界為之開闊,心也隨之靜下來,開始由碑到帖、由帖到碑的系統臨摹,對歷代經典迴圈往復的悉心研習,加之不斷獲獎,自信心高漲,開始形成他的書學理論,這就是他以後常説的:“只有在博採眾長的前提下,才能充實自己,練就全面的手上功夫,從而在認識上,使自己的‘聞解’上升到見解,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南藝學藝,讓張錫庚拋棄門派之見,意識到:真正的藝術家要有包容萬象的氣度,廣納賢才、博採眾長的風度,由此啟發,張錫庚書法開始從深度向廣度進發,由原來的一根線向一個面擴展,縱向上,追蹤從甲骨文到明清乃至現當代許多優秀的經典,橫向上,不放過每一件優秀作品、每一個優秀書法家,遍覽勤摹古碑名帖,博采眾家之長,吸收有用的藝術元素。不以偏廢,只以高度的眼光、公正的立場、深刻的思想對待每一件經典作品。當然,其中還離不開自身素養的提高。書學造詣的廣博造就了張錫庚書法的廣博,不僅小行草風格變法,更在其拿手的行草之外,兼善隸、楷、草數體。書風隨之一變,秀雅中顯示奔放,平靜中透著跌宕。

  但一場車禍把他逼到了無法“做作”的書寫狀態,他再也無法運用他嫺熟細膩、精巧雅致的技術了,只能極盡最大的生理機能“寫拙”,他的書法創作由此發生質的飛躍,從大字到小字,從行書到楷書,從漢簡到魏碑,從唐詩到宋文,題材大大拓展,書風昇華到一個更高的境界——純度,自然清純,淡雅質樸。今天我們所見的張錫庚書法,不再追求用筆的精緻,而是一種隨著手勢“自然”生發的線條形狀和獨有的線質,不再追求結體的險絕奇肆,而是寬博平淡的造型,章法也不再用心經營,而是信筆為之隨機錯落。筆觸的圓融、質感的內斂、氣息的醇厚、意境的深遠,給人以全新的體驗。這是他內心功力的外化,是他日積月累的深度和廣度的進化。張錫庚自語:“有了深度和廣度之後,才能去追求藝術的純度。純度強調的是古典的元素,一定要有禪意,空、松、平淡,而不是很急、很緊迫的狀態。字不是用手寫出來的,而是用心表達出來的。”書法,變成他生命的意象!

  張錫庚説:“到現在為止,我其實還沒有形成我個人的書法風貌,但是無形中已經有了我的面貌了。”

  張錫庚

  1957年生於江蘇江陰,1987年就讀于南京藝術學院,1997年就讀于首都師範大學,2007年就讀于國家畫院沈鵬精英班,師從沈鵬。1994年-1996年曾任中國書法雜誌編輯。現為中國書協教育委員會委員、中國書法名城聯誼會常務理事、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第五、六、七、八、九屆書法展,第一、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書法展,全國第三、四、五、六、七、八屆中青年書法家作品展,並在第四、五、八屆獲獎。

  2006年獲全國首屆行書展一等獎,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教育獎二等獎,編入國家重點圖書《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並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傑出藝術獎,文化部第十二屆群星獎銀獎,第十三屆群星獎金獎,2006年被評為中國書法十大年度人物,2008年被評為首屆蘭亭42人,並獲首屆林散之書法獎。出版有《張錫庚書法作品集》、《書法與文化》、《行書經典十講》、《怎樣學書法》、《古代名帖臨摹》等十余種。

  2009年,因遭車禍,高位截癱,經過4年難以想像的磨練,終於找到“束手有策”的書法創作新路,創作出大量寧靜淡定、古拙典雅、煥發著新的生命意象、具有勵志意義的作品。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