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企全球佈局謀創新

  • 發佈時間:2015-06-30 15:31:3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榮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畢馬威諮詢公司對全球386名高管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製造業企業正加大研發投入,以實現未來兩年的進一步發展。

  報告稱,大多數中國製造業企業增加了研發支出,93%的中國製造業企業表示至少將收入的4%用於研發,40%的中國企業則計劃引進最新的生産技術來擴大市場。

  據記者了解,中國企業大量向美國研究實驗室投資,正催生專利迅速增長。中國希望從美國獲得創意,幫助中國從世界工廠向創新的推動者轉型。

  發展亟須創新

  湯森路透全球智慧財産權數據庫的一項分析顯示,華為和中興等中國企業正通過雇用美國研究人員來進行專利發明,覆蓋領域從新軟體到網路基礎設施。而10年前,在美國研究中心還基本看不到這些企業的身影。

  數據顯示,過去三年,中國企業有至少一名美國研究人員參與的專利發明數量實現了每年成倍的增長,到2014年已達到910項。

  中國人福醫藥國際投資主管文森特·祥(VincentXiang)表示,人福醫藥已投入逾5000萬美元于新澤西一家附屬公司,並雇用數十名美國研究人員。

  據其介紹,相較默克等制藥大廠投資于重磅藥品,人福醫藥美國研究人員從事的是較小的精細改良,譬如找出如何以藥丸形式投藥,而非使用注射的方式。

  祥表示,到目前為止,人福醫藥新澤西研究人員已在美國和歐盟獲得四項專利認證。在美國設立實驗室有其優勢,因為當地有超過80萬擁有科學、工程和健康方面博士研究學位的人員。

  祥稱,若不創新,不僅在國際市場,就連在國內市場都很難勝出。

  畢馬威中國合夥人大衛·弗雷也表示,許多中國企業正積極尋求創新和市場擴張來實現增長,中國政府實施了鼓勵創新的政策,這有利於眾多中小企業發展。但30%的受訪者認為所在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創新效率低下,48%的中國高管認為所在企業存在上述問題。

  合作是捷徑

  以經濟規模來説,美國和中國間的直接投資明顯偏低;而相比美國每年新增的大量專利,中國在美國研發領域的成果同樣不多。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觀經濟研究室研究員曹永福認為,目前中國企業整體研發力量不強,主要投資方向也是偏重於資源類國家。而缺少來自發達國家關於研發、市場渠道等方面的投資。

  美國政府數據顯示,在中國吸收的所有外商直接投資(FDI)中,美國所佔份額僅略高於1%。中國多數FDI來自亞洲其他國家。

  在美國所吸收的FDI中,中國佔據的份額更小,但好在隨著中國政府放開對企業向海外投資的限制,最近幾年快速上升。

  湯森路透數據亦顯示,最近幾年中國企業利用德國與日本研究人員取得的專利數量急劇增長。“由於中國企業的起點較低,發展速度快,在産業升級和提高核心競爭力方面發展得也比較快。”但曹永福認為,對於中國企業來説,研發並不是最重要的,如何建立合理的管理體制和避免精英的流失才是最關鍵的。

  中國國家智慧財産權局發佈的最新《全國專利事業發展戰略(2011~2020年)》列出,以下七個戰略性行業未來將出現快速增長:包括生物技術、可替代能源、清潔能源汽車、能源節約、高端裝備製造、寬頻基礎設施和高端半導體。

  該戰略還指出,未來計劃將研發支出佔經濟産出的比例從2010年的1.75%提高到今年的2.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