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裁縫業:老手藝重現生機難掩傳承困擾

  • 發佈時間:2015-06-27 14:41: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楊穩璽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原標題:中國裁縫業:老手藝重現生機難掩傳承困擾

  一塊粉紅的畫粉,緊緊地捏在一隻手中;另一隻手壓住裙角,一瞬間,淡黃色的連衣裙上就現出幾道粉色的細線。20年的裁縫生涯,讓狄慧蘭的雙手穩定而充滿了力量。

  縫紉機嗒嗒作響,不到十分鐘,這件連衣裙就獲得了新生。手捧連衣裙,顧客遞過紙幣,連聲稱謝。狄慧蘭笑著和顧客拉著家常,目送顧客轉身離去。

  在中國西北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一家小巷裏,有一間不起眼的門店。店舖雖小,顧客卻進進出出,絡繹不絕。這家店主要經營改衣業務,店主狄慧蘭每天都要在這間小店裏讓近百件衣服煥發出新的生機。

  “現在不比以往,大家來裁縫店定做衣服的人越來越少了。”喝過一口水,狄慧蘭緩緩地説。

  直到上世紀80年代,絕大多數中國人的衣著用品還依賴於本地的裁縫鋪。然而隨著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服裝産業日趨成熟。工業化流水線生産出的服裝,相比裁縫鋪中的産品,無論是款式還是價格,都具有明顯的優勢。

  狄慧蘭説,我們這一代裁縫,在那一段時期都陷入了迷惘。要麼開始售賣服裝,要麼乾脆轉行。

  2002年,狄慧蘭的裁縫鋪終究沒有堅持下去,黯然關張。裁縫鋪關閉後,她從事了近四年的服裝銷售工作,雖然收入尚可,卻始終怏怏不樂。

  回憶那段經歷,狄慧蘭仍頗為動情地説:“閒的時候就會難過,難道真的就要把自己的手藝這麼扔了?”

  近年來,裁縫鋪的轉機逐漸出現。雖然服裝店裏的款式新穎、價格實惠,但由於批量生産,難免會出現不合身的問題。愛美的年輕姑娘們,開始尋找途徑,將服裝店買來的衣服修改合身。

  狄慧蘭告訴記者,她也是在多次為女兒修改衣服後,萌生出開一家改衣店的念頭。

  因為前一家裁縫鋪的失敗,狄慧蘭沒有大張旗鼓,而是選擇了一間巷內的小門面。門面房上一副藍底招牌,簡潔地寫著六個大字:巧媳婦改衣店。

  問及為何會取這樣一個店名,狄慧蘭笑道,“以前説婆家的時候,人家都會關心你這女兒手巧不巧,哪像現在的姑娘,什麼針線活都不行”。

  她説,我們傳統裁縫,對於衣物如何裁剪,有著自己的理解。要想幹好這一行,起碼要有誠心、巧心和專心。

  狄慧蘭的“三心”,讓她的裁縫生涯煥發出了第二春。她指著店內的粽子、水果,自豪地説,“都是顧客送的”。

  不僅是狄慧蘭,在今天的中國各地,一大批傳統裁縫,通過為顧客修改衣服,重新找到了被社會認可的歸屬感,收入可觀。

  然而,手藝傳承的問題始終困擾著狄慧蘭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願意靜下心來學這個,就算是製衣廠的工人,也只是簡單重復的勞動”,狄慧蘭指著一件自己做出的旗袍,問記者,“你説我們這麼好的手藝,難道真就要失傳了?”(記者楊穩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