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偉:各國應共同致力優化全球治理體系

  • 發佈時間:2015-06-27 14:46:30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光明網訊 6月27日上午,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主辦的“第四屆全球智庫峰會”在北京舉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主任李偉在論壇上針對論壇主題綠色增長發言。

  李偉在論壇中指出,氣候變化、環境污染、土地沙漠化、海洋生態脆弱化、生物多樣化所遭受的破壞,把它形容為地球的癌症,並不為過。而這種癌症,正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就中國來説,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的人口大國,中國在這方面確實本身在很長的時間要解決自己的生存和貧困問題的同時,也作出了積極而紮實的努力。2014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比十年前大約2005年下降了29.9%和33.8%。

  李偉認為,“十二五”所制定的主要在環保生態方面的約束性指標是可以完成的。但是,與綠色可持續發展要求相比,各國目前在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的進展,還遠遠不能彌補過去人類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而且在不少的領域,還在加劇這種破壞。

  實現發展方式轉變,走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變革。而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李偉強調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需要各國的共同努力。各國共同致力於推動科技進步。發展中國家不僅人口眾多,而且大多都處在工業化發展的初期、中期階段,他們的創新能力、科技能力有限,要真正走向有利於全球、有利於人類社會發展的發展之路,或者講適合這種發展的發展方式,單靠自身現在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發達國家在技術進步方面給予更有力的支援。為了人類的明天,不能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這條界限劃的太清楚。

  此外,隨著經濟聯繫和人際交往的密切頻繁,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只有各國聯合行動,才能有效應對氣候變暖、大氣污染、海洋生態脆弱化等生態環境方面的挑戰。爭取打破生態環境合作中的零和的博弈,真正在各國之間建立密切合作、緊密的機制促進人類生態環境的變化、資源環境的變化。

  同時,李偉強調要高度重視現存的國際經濟格局現在兩大突出的問題,一是南北發展嚴重不均衡,使得許多南方國家“期望儘早擺脫貧困”,發達國家那種城市建設、生活方式和極度貧困國家可能相差500年、1000年的時間距離。另外,發展中國家長期出於全球産業鏈低端,這既構成對資源環境的極大壓力,又削弱了其自身轉型發展的能力。

  目前的全球治理體系在推動人類公平進步方面,充分發揮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李偉認為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之處,最主要的問題在於全球治理方面還是碎片化的,無論從聯合國安理會,還是從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組織和聯合國等等世界性國際組織,他們負責的領域,在某種角度來説,相對都是封閉式的、隔離式的,但是這些領域在人類共同發展的大課題下,在氣候變化和綠色增長的目標下,應該是有非常密切的聯繫。所以,各國應該共同致力於優化全球的治理體系,推動碎片化治理向系統化治理的轉變,為實現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奠定更好的制度基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