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農水建設助力把好糧食安全“閘門”

  • 發佈時間:2015-06-27 02:31:0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高文

  江蘇淮安市淮安區朱橋鎮合興村村黨支部書記孫德海在今年小麥春灌時節,不像往年那般心急火燎,很是淡定。“以往春灌的時候,就是村裏最忙的時候。今年通過低壓管道灌溉,可以直接將水送到田間,只要把田裏的閥門一開,水就上來了,省錢省力省時間。”

  小型農田水利“護航”糧食增産

  在復興東幹渠東三支渠首,只見兩岸襯砌整潔筆直,灌溉總渠的水源源不斷流向東三支大郭、楊棉等村組的1.5萬畝農田,幹渠綿延5.5公里。

  復興鎮小型重點縣工程于2012年元月開工建設,11月底完工,累計新、拆建各類水工建築物248座,完成投入2284.5萬元。“項目實施後,在東幹渠東側形成2.5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示範區內農業生産條件和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明顯提高,抵禦自然災害能力明顯增強,旱能灌、澇能排,旱澇都能豐收。”淮安區水利局副局長劉兆虎説。

  劉兆虎介紹,支渠的襯砌改造,減少了引水、輸水過程中的水量損失和輸送時間,渠係水利用系數有了明顯提高,灌水週期也從過去的兩三天減少為現在的半天,達到速引速灌的效果。特別是經過襯砌後,渠道難見雜草蹤跡,映入眼簾的是整齊的堤岸和漂亮的綠化帶,“水美鄉村”在這裡成為現實。

  打通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

  淮安區低壓管灌泵站位於朱橋鎮合興村,一個看似普通的泵站,卻為朱橋鎮合興村600多畝農田帶來汩汩清泉。“我家幾畝田在三斗北側,過去都用老式泵抽水,田塊位置高,抽水要用很長時間才能灌到田裏,中間跑、冒、漏水,利用效率很低。現在直接送水到田間,一畝地能節省幾十塊錢。”朱橋鎮合興村的劉老爹高興地説。

  低壓管道灌溉項目負責人説,合興村原為提水灌溉片區,灌溉用水均為泵站提水,末級渠係如農渠、毛渠普遍存在無控制、漏水、滲水比較嚴重的問題,很多地方存在串灌現象,造成水資源的極大浪費,灌溉水利用率較低。低壓管道灌溉項目的設施,可對部分農田水利工程進行一次集中升級改造,將水從鬥渠直接送到田間,進一步提高灌溉用水效率,項目區農民用上了田間“自來水”,真正打通農田灌溉“最後一公里”。

  體制改革提升農田灌溉“軟實力”

  “水裏面長滿了水花生,動物都不吃,排澇、灌溉造成渠道擁堵,水流不暢,耽誤事啊。”在洪澤縣黃集鎮墩口村,村民訴説著過去水利工程管理不暢帶來的問題。洪澤縣水利局副局長袁安全告訴記者,小型水利工程處於農村水利灌排體系的末稍,長期以來,管理上存在管護主體、管護責任和管護經費難以有效落實等問題,不但嚴重影響了工程安全運作和效益充分發揮,也嚴重影響農業發展。

  “有了這個證,小型水利工程就有了‘娘家’。”在岔河鎮岔河村,鎮長楊建浩拿著一本紅色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産權證。在這本證書上,岔河村1組3號證“娘家”便是岔河村村民委員會。

  自改革工作全面鋪開後,該縣水利局組織技術人員90多名,組建16個調查小組,歷時3個多月,對全縣小型水利工程進行技術參數、GPS定點定位、功能狀態等資訊調查。確定資訊後,該縣將已調查登記的水利資産全部併入所在村集體資産登記成果,由縣農村集體資産管理部門按村發放縣政府統一印製的集體資産産權證書。

  權責明確力促“五位一體”管護模式

  在共和鎮雙壩村,一塊藍色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暨‘五位一體’管護工作責任牌樹立在溝渠旁,管護短標、管護內容、管護面積、管護員、電話以及監督電話一目了然。“有了這塊牌子,哪有問題,只要一個電話就可以找到管事人。”共和鎮水利站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確保管護到位,洪澤縣制定了《洪澤縣小型水利工程管理資金管理辦法》、《洪澤縣小型水利工程運作管理考核辦法》、《洪澤縣小型水利工程長效管護細則》等一系列制度,該縣水管辦將採取季度巡查抽檢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對各鎮小型水利工程管護工程進行考核;鎮水管辦將實行月查月報;村委會每月採取定期和不定期對所有管護人進行考核。

  該縣充分利用淮安市進一步擴大農村公共服務運作維護機制建設試點的契機,將小型水利工程管護納入農村公共服務運作維護機制建設體系,推行“五位一體”管護模式,將小型水利工程管護與農村交通設施管護、農村公共綠化設施管護、農村環境保潔、農村公共活動場所管護相結合,整合管理人員和資金,探索出了小型水利工程改革的新模式。目前,該縣試點改革區域管護人員由337名減少至173名,管護經費由218.82萬元減少至169.14萬元,單位綜合管護成本由每平方公里2.3萬元減少至1.78萬元。

  水清了、河暢了、岸綠了、景美了。如今,在洪澤縣,小型水利工程管護體制改革帶來的變化已經初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