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縣竹篙回鄉創業園調查 “透明”園區能否承載創業夢?
- 發佈時間:2015-06-26 06:37:48 來源:四川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務院日前出臺意見,首次將農民工返鄉創業作為“新動能”,納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戰略中統籌考慮。創業園區是激發這一“新動能”、推動農民工返鄉創業的重要載體。我省數年前已開始探索建設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就目前而言,效果不盡如人意。和其他創業主體相比,農民工創業到底需要怎樣的創業載體?已有農民工返鄉創業園建設過程中,有哪些經驗和教訓?本報從今日起推出《農民工返鄉創業園“遇冷”調查》系列報道,敬請垂注。
□本報記者 熊筱偉
6月25日,成都市金堂縣。離開成南高速,車行10分鐘就到了竹篙鎮,場鎮大街兩旁,是一家挨著一家的兩層民房,挂著“某某鞋廠”、“某某成衣廠”招牌。從外往裏看,一個個埋頭幹活的腦袋,穿插在擠滿紡織機、皮料的狹小空間內。
早在2009年,竹篙鎮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民工創業示範園”,2012年被成都市經信委確定為成都“回鄉創業示範園區”。
但這是一座“透明”的農民工回鄉創業園——沒有供創業者使用的園區、也缺乏相關扶持政策。38家返鄉農民工創辦的企業,就散落在竹篙鎮大大小小的民房中,艱難地生存著,被場地、資金等現實問題困擾著。
沒有存在感的創業園缺場地、融資難,找誰?
“創業園?不曉得,沒感覺(有)。”千足金鞋面加工廠總經理袁齊林堅持,他沒有進駐什麼創業園,只是回鎮開了廠。和政府唯一打交道的機會,是每年例行的安全培訓。
記者走訪了鎮上8家農民工創業企業,除錦洲成衣廠、同心鞋廠外,其他均表示不知道有創業園,更不知道,創業還有什麼扶持政策。
“我享受過租房補貼、一次5萬元的無息貸款,但那是2009年以前的事了,之後再沒聽説過。”錦洲成衣廠創辦者王紅瓊表示。
“透明”的創業園,不能給王紅瓊帶來最需要的場地。
錦洲成衣廠400平方米“廠房”,加蓋在民房後面,墻上貼著檢驗區、包裝區、熨燙區、裁剪區等標簽,工人們就站在織機邊,包裝堆在地上的成品校服。
簡陋的廠房,面臨的問題不止是雜亂和消防安全隱患。2014年底,有人來洽談校服生意,看了現場就再沒提,“拿民房當廠房,他們覺得不像是正規企業。”
王紅瓊也想搬到臨近的金堂縣農産品精深加工園區,但規模不夠、産業不符。
除了缺場地,還缺錢。聖浪鞋廠創辦者彭恢雄告訴記者,流動資金捉襟見肘,無力擴大生産。向銀行抵押貸款,但農房不能抵押;信用貸款,利息太高。
目前,竹篙鎮有農民工返鄉創業企業38家,數量較2011年減少4家,均從事製衣製鞋。今年以來,沒有新成立的創業企業。記者採訪的8家企業,均提出場地和融資難問題,其中5家表示企業虧損或僅持平。
老政策已停止新政策在制定中
金堂縣從1985年開始輸出勞務,在全國具有較高知名度。竹篙鎮,更是被當時的國內媒體稱為“全國打工第一鎮”。
竹篙鎮副鎮長張孝鋒告訴記者,當地出去務工的農民工,進入管理層的不少,積累了較豐富的管理經驗,現在,他們要照顧老人、孩子,回鄉創業是一種選擇。
2000年起,竹篙鎮就多次舉辦創業座談會,請返鄉農民工談想法。創業者對場地、資金等需求,縣、鎮都清楚,也想過辦法。
2007年,金堂縣在全省率先出臺《關於鼓勵回引創業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以竹篙回鄉創業園為試點,對回鄉創辦製衣製鞋等勞動密集型企業、常年雇傭30人以上的,給予廠房租金補貼50%、每年200萬元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扶持、水電氣給予優惠等。
但執行3年後,上述政策基本都停止了。張孝鋒表示,縣裏財力不足,而鎮上沒有制定支援政策許可權。
2010年,竹篙鎮計劃為創業企業建立園區,但遵照縣裏安排,最終將土地指標用於建設金堂縣農産品精深加工園區。
金堂縣就業局局長張宗能認為,縣裏已經有成阿工業園,再建以工業為主的創業園會與之衝突。張孝鋒則坦言,創業園主要用於解決返鄉農民工就業,而加工園區更有利於拉動當地經濟。二者選一,取後者。
竹篙鎮現在的38家農民工創業企業,年利稅額約50萬元。而金堂縣農産品精深加工園區共7家企業(均非農民工創業企業),年利稅620萬元。
我省曾先後多次出臺相關指導意見等,提出要加大農民工創業服務力度。省農勞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文件更多是鼓勵方向,具體能落實的優惠政策不多。
張宗能表示,金堂正根據國務院新出臺文件要求,研究制定針對農民工返鄉創業的新支援意見。去年6月,鎮裏已申請建立小微企業回鄉創業産業園,為創業者提供用地場所,目前正在審批中。
門檻變高不達標企業將被淘汰
扶持政策或將“姍姍來遲”,但不是所有創業企業都能見到那一天。
對於還在審批中的小微企業回鄉創業産業園,竹篙鎮已定下了準入“門檻”:解決就業必須達到一定人數;針對有無欠薪、管理能力等的社會評分必須合格。張孝鋒估計,目前38家企業中,約50%能符合條件。“農民工返鄉創業的企業在走向成熟過程中,會出現大量非常小、不規範的企業,易産生種種問題。”張宗能認為。竹篙鎮38家創業企業中,20家沒有證照;去年鎮上某鞋廠老闆卷款逃走,引發糾紛。
不能跨過“門檻”的創業者,怎麼辦?張孝鋒表示,可允許其在園區外度過1至2年的調整期,在此期間整改或尋求與其他企業合資,到期仍達不到標準者,將不準在鎮裏經營。
在彭恢雄看來,他就屬於將被鎮裏淘汰的企業。“工人就這麼幾十個,技術含量也説不上,利潤太低也沒錢整改,惱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