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回歸,還有創新 當鄉村遇上創客,會迸出多少火花?
- 發佈時間:2015-06-26 06:37:23 來源:杭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實習生 董科娜 記者 杜悅
中國的鄉村,正在以每天三位數的速度迅速消亡。伴隨著鄉村文化消亡的,還有日益嚴重的留守兒童與留守老人問題。城鄉發展嚴重不均衡的現狀,還有忘不掉的鄉愁與鄉思,都成為這個社會的痛點。
而在另一端,城裏人正在進入一個創客時代。創客並不是狹義地限定在網際網路、高科技領域,而是深入到社會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以其前瞻性與創新性提升資源使用效率,使資訊更對等,讓生活更美好。
鄉村需要創新,創客需要土壤,當鄉村遇上創客,會迸出什麼樣的火花?昨天,2015年SMART鄉創——回歸美麗鄉村峰會在杭州舉行,來自政府、設計、院校的業內專家,來自中國台灣、日本的鄉創代表,還有國內資本的金融經營、網際網路創客以及各地鄉創代表一起,進行了跨行業的交流,並協商成立鄉村創客聯盟,將最神聖古老的鄉村與最現貨創新的群體連接,協助鄉村創客進行資源梳理整合,以平臺方式促進鄉村商業生態閉環的構建與完善,更系統化地解決鄉村問題。
鄉村遺産日益受到重視
説到鄉村的價值,很多人會想到保護傳統、保護遺産等方面。在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住建部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羅德胤看來,鄉村遺産即是鄉村的資源。只不過,現在多數村民已經放棄了這份遺産,紛紛走進城市,鄉村遺産亟需有人去保護、傳承和開發。
羅德胤説,歐洲保留了大量鄉土遺産,這是一個國家發展到一定階段,拒絕趨同的價值觀所指引導向的。一個民族成熟後,都要追求自己的藝術風格,創新的成本最高,而保持傳統的成本最低,是最容易實現的。
而保留好的遺産,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比如義大利,遺産旅遊的收入已經超過了工業。遺産保護和利用,在窮國可能是一項負擔,但在富國卻是一種生産力,一個可變現的項目。所以鄉村旅遊度假大有潛力,城裏的小資下鄉是打趨勢。中國一年出遊人數在30億人次以上,適當加以引導,變能構建出鄉村遺産的消費群體。
用創意來顛覆 實現城裏人的鄉愁期望
“現在農村面臨空心化,人們戲稱是386199部隊,老弱婦孺聚居地,但這恰好是個機會,是資本進入鄉村整合資源、開發遺産的好時機。”華高萊斯國際地産顧問(北京)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李忠説。
而要開發好鄉村,創意必不可少。舉凡成功的案例,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比如用照片,李忠説,有畫面感的地方未必能成功,沒有畫面感的地方肯定無法成功。福建的霞浦就是用一張照片,改變了一個地方的旅遊面貌。在日本青森,那個地區沒有山沒有海,當地居民用自家的黑稻白稻黃稻拼畫,形成藝術效果,也有效吸引了客人。更絕的是台灣最近新創的一個産品“掌生谷粒”米,給農作物賦予了情感價值,米用最簡單無華的素材——牛皮紙和紙藤或者花布包裹,同時也包裹了這一季的風雨黃昏,變成了飯桌上情感交流的媒介,還有對山川自然的渴求與尊敬。用來包裝的花布,是台灣上世紀50年代左右農業時代的風情,美好的事物、喜慶的事物都有這塊花布的出現,這樣米又變成了結婚的禮物。結婚送新人米是一個祝福,祝福他們齊家,祝福他們米缸永遠都滿,不匱乏、永遠富足。頂新集團老總嫁女兒,就選定了這份禮物送給賓客。
在網際網路+的大潮中,創新更被賦予了新的激勵。中國移動互聯網産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説,網際網路帶來的絕不只是技術手段和商業模式的改變,而是人類生存方式的改變,是生活、工作、學習、消費的顛覆性變化。今年過年期間微信紅包一夜之間就超越了支付寶,馬化騰玩的不是金融,而是娛樂。鄉村若要開發得好,也要變成娛樂行業,讓人覺得有趣有意思,才能風生水起有持久生命力。
鄉村開發需要兼顧父輩和未來
鄉村,究竟是客源的産出地,還是旅遊的目的地?在中國旅遊院院長戴斌看來,這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關係。
戴斌舉例説,2014年,國內旅遊人數共36億人次,而到鄉村旅遊12億人次,佔到了三分之一左右。鄉村旅遊作為一個客源地的存在是不容忽視的。同時,越來越多的鄉村人開始走出自己的故土。據統計,2014年第一季度,就有4.58億的農村居民參與旅遊,佔了全年農村居民參與旅遊人數的三分之一以上。在理論上,不以盈利和職業為目的,離開家鄉十公里以外,六小時以上的都可以稱之為旅遊活動,第一季度是過年走親探友的季節,戴斌説,這説明在農村,純粹的旅遊活動還是稀缺的。
從未來看,鄉村旅遊不應當僅僅是一個景區,更是一個生活空間,資本、文創,這些團隊,要把未來的生活需求找準了,找到了90後、00後的需求,同時,鄉村居民包括我們的祖輩父輩都可以平等地參與進來,鄉村才是有活力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