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絲綢之源” 為何屬於中國錢山漾
- 發佈時間:2015-06-26 06:33:03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 (記者高潔) 一片迄今已有4200多年、出土于浙江湖州錢山漾遺址的淡褐色綢片,成為人類最早利用家蠶絲紡織的唯一現存實例,再次印證了“世界絲綢之源”源自東方。如今,來自錢山漾的當代絲綢精品,將隨著“中國夢 絲路夢”互聯互通絲路行考察團亮相2015米蘭世博會,再一次將東方絲綢的風采和技藝展現在世人面前。
據專家介紹,錢山漾遺址位於湖州市城南7公里的潞村古村落,是人類絲綢文明史上極其重要的一個古文化遺址。1956年和1958年,原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的專家們對遺址進行的兩次發掘中,發現了綢片、絲帶、絲線等。
經當時的浙江絲綢工學院、上海紡織科學研究院切片檢測,其中的綢片和絲帶被確認為人工飼養的家蠶絲織物。最終經碳十四測定,這批絹片距今已有4200至4400年。這意味著,中華民族至少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掌握了養蠶織絲技術。
色澤淡褐、經緯細密、平整而有韌性。4000多年的歲月磨蝕了它曾經的璀璨光芒,但是歷史和文明的印跡卻被永遠地保存下來。如今,從錢山漾遺址出土的這一綢片,靜靜地安躺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展廳裏。學術界對她的定論是“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內人類利用家蠶絲紡織的最早實例”。
“絲綢源起中國的東方,以錢山漾為代表的長江三角洲一帶作為絲綢的一處源點是合理的。絲綢的起源包括多個方面的內容,如家蠶馴化、桑樹栽培、蠶絲利用等,這需要適宜的自然環境和天地溝通的文化背景。錢山漾區域自古桑葉連天、田塘密布,百姓世代以養蠶種田為業。”中國絲綢博物館館長趙豐説。
“發現絲綢文物的史前遺址有多處,但經過檢測能確認為人工飼養家蠶絲織物的,全球目前最早的遺址還是錢山漾遺址。”湖州博物館館長潘林榮説。
一條蠶,一根絲,中國這一古老而綿延至今的産業奠定了絲綢之路的歷史輝煌。由錢山漾牽出的這根纖纖蠶絲,重新勾起了人們對這一華夏遠古文明的敬仰,並源源不斷地訴説著“湖絲遍天下”的盛況。
25日在北京舉行的“世界絲綢之源”命名暨閃耀米蘭世博會活動上,産自錢山漾的絲綢精品被正式贈予“中國夢 絲路夢”互聯互通絲路行考察團,將隨車隊跨越亞歐萬里長路,最終在米蘭世博會亮相。
距今2100多年,西漢時期的張騫出使西域,由此開拓了“絲綢之路”,中國絲綢隨之澤被全球。今天,出土了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家蠶絲織物的錢山漾遺址,以及來自這一區域的絲綢被賦予新的內涵。在“一帶一路”的宏大戰略中,錢山漾文化作為“世界絲綢之源”,將再次發揮其獨特的文化作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