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陌陌上市僅半年就要回A股 中概股再遭不信任

  • 發佈時間:2015-06-25 09:00:43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導讀:今年已經有24家中概股宣佈私有化,上市僅半年的陌陌也加入這個行業。美投資人認為:中概股集體退市進一步提示了投資中國的風險。

  騰訊財經訊(康路)

  上市僅6個月,陌陌科技(MOMO:NASDAQ)即收到私有化邀約,這創造了中概股最快退市記錄。

  6月23日晚上,陌陌宣佈收到創始人唐岩、經緯投資(Matrix Partners China II Hongkong Limited)、紅杉資本和Huatai Ruilian Fund Management的私有化邀約,報價為每股18.9美元,較其前一日上盤價溢價20.5%。截止6月23日收盤,陌陌股價為17.24美元每ADS。

  這家主打陌生人社交的公司,去年12月12日才登陸納斯達克,當日以14.25美元每ADS開盤。

  陌陌也成為第24家收到私有化邀約的在美上市中概股。目前中概股退市呈現“閃退”趨勢,另一家計劃“撤回A股”的樂逗遊戲(DSKY:NASDAQ)上市也不足一年。

  恒潤基金投資創始人彼得·黑爾斯沃思(Peter Halesworth)認為:中概股過快退市,損害了美國投資人對現有的、已在美國上市中概股和未來可能赴美上市中概股的估值預期,“中國上市公司管理層不應把公司股權換手當作對衝基金或是高頻交易。作為一個群體,中概股這樣做將損害自己的國際名聲。”

  回流主因:兩地估值鴻溝

  就在陌陌宣佈受到私有化邀約的當天,復星集團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梁信軍也對中概股密集退市、回A發表意見,他認為:“低價格的海外中概股和高漲的中國資本市場牛市之間的錯配”是中概股選擇集體“回家”以及包括復星在內的私募基金推動中概股回流的主要原因。

  他是在紐約闡釋復星海外投資戰略時,對在場媒體做出上述表述的。復星參與並推動了分眾傳媒從美股退市以及準備A股上市的過程。而分眾傳媒迄今也是中概股“拆V回A”的標桿企業。

  “中概股在美國或是歐洲上市的公司,很多公司的P/E也就是8-12倍,這樣的公司作為龍頭企業回中國,P/E至少是30-40倍,這其中就有很大增值空間。”梁信軍認為,中概股回A股從商業上是可行的。

  曾經為AT&T、IBM等多家全球頂尖科技公司提供戰略投資諮詢的Edelson Technology Partners基金的董事總經理哈裏 愛德爾森(Harry Edelson)也認為,資本逐利無可厚非。一方面是中國A股一年內大漲近150%,另一方面則是中概股在美國遭遇低估的情況下,大批選擇回到本土市場是可以理解的。

  巨大的估值鴻溝驅動公司管理層為了高收益可能而願意承擔高風險。儘管中概股“拆V回A”的成本中包括律師費、投行費、稅收以及給從股東手中購買股權的溢價等額外成本支出。

  易凱資本創始人王冉(微網志)曾經將創業者是否要拆VIE回國稱為“人性的問題”,“如果未來你的一家競品公司,各方面和你差不多甚至可能從頭到腳你都看不上人家,結果你去了美國人家回了國內,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家的市值是你的5倍甚至10倍,你可不可以做到花開花謝不糾結、風輕雲淡不眼饞?”

  梁信軍表示,優質資産回到A股上市也有利於改良中國資本市場,且便於中國的行業主管對中國公司的監管,是多贏的局面,“有很多在海外上市的都是創新企業,而且創新的時候已經變成盈利的龍頭企業。你讓這些龍頭企業只能美國的投資者購買而不讓中國的投資者購買,這並不合理。利用這次機會能夠讓中國的投資人未來也從當中受益。”

  資本推手:回流背後的PE身影

  和2010年因為大批財務造假危機而股價被低估而被迫退市所不同的是,此輪中概股私有化在PE(Private Equity)資金的推動下更具主動性。

  和上一輪因財務造假醜聞而被迫退市所不同的是,此輪中概股退市潮中,私募基金和公司管理層一樣躍躍欲試,充當中概股“拆V回A”的推手。

  不僅陌陌的私有化過程中,有PE的身影,據羅仕證券(Roth Capital Partners)提供的數據,2010年到2012年期間,在49家宣佈私有化計劃的在美上市中資企業中,PE僅參與五分之一的交易。公司管理層因為無法以低廉的成本舉債融資而選擇自己出資私有化。

  而2015年新一輪退市潮中,因為回到A股上市的高估值期望,私募極力推動。而從客觀條件來看,一來,此輪迴歸潮的資産相對優質、市值較大,甚至包括奇虎等市值接近百億美元的公司;二來,具有美元和人民幣雙幣種投資或切換能力的企業和基金容量也在增大。

  但哈裏 愛德爾森也對企業和資本提出了忠告:“當中國投資人整體未達到美國機構投資人的成熟度,以及中國的交易産品尚有限的情況下,批量性地回歸A股會造成資産估值動蕩調整。而一旦本土投資人對金融市場喪失信心,將不僅導致個股股價大跌,也會拖累實體經濟。”

  美投資人:私有化價格太低

  中概股批量退市也引發美國投資人的不滿。現有中概股和未來可能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將面臨“閃退”後遺症。

  彼得·黑爾斯沃思(Peter Halesworth)對騰訊財經《資本論》表示,他沒有料到新一批上市的優質中概股會這麼快選擇“回家”。

  彼得·黑爾斯沃思在2013年8月就成立了恒潤投資,專門投資中國小市值股票,那時是中概股最近一次赴美上市潮之前。這位1998年就開始研究中國公司股票、後來曾經在瑞士信貸擔任亞洲股票部門擔任經理的投資人説,當時就是覺得“雖然中國不再維持兩位數的高增長,但是中國小型的創新企業仍有機會成長為大型公司,或是行業中的領軍人物”。

  而更讓彼得·黑爾斯沃思感到不滿的是,部分中國公司的私有化邀約價格過低,這損害了美國投資人的利益,“歷史上,美國公司私有化的平均溢價是28.4%,但是中國公司很多私有化價格卻遠低於平均值。”

  持有世紀佳緣(納斯達克交易代碼:DATE)股票的彼得已經給該公司負責私有化的獨立董事特別委員會成員以及世紀佳緣董事會撰寫公開信,認為宏利聯合創投基金(Vast Profit Holdings Limited,以下簡稱宏利基金)的私有化嚴重低於公允價值,在低估公司的同時嚴重損害了股東的利益,“世紀機緣股票逼近 52 周最低價格的時候宣佈的 15.7%溢價,這並不正確”,並用基於企業價值的同業對比、現金流貼現(DCF)模型和杠桿收購(LBO)模型三種方式闡述私有化價格過低。

  除了給中概股的獨立董事會撰寫公開信之外,彼得·黑爾斯沃思還建議原有的公司小股東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保護投資權益,包括:1)影響中國公司董事會中的美國董事成員,“他們並不希望自己在國際市場上的名譽受到損害”;2)考慮到大多數中概股是開曼或是BVI註冊的WFOE,法庭提供公允價值並不實際,可以聯合其他投資人提供估值數據,推動私有化重新估值;3)施壓美國交易所和投資銀行,“當他們以長期價值投資的面目來宣傳並公開募股的時候,對於目前的投機行為應該加強防範和管理”。

  在陌陌宣佈可能“閃退”的當天美國律師事務所Levi &Korsinsky, LLP已發出針對陌陌股東的通知書,聲明已啟動對陌陌私有化提議是否公平的調查。該律所正在收集股東的意願,準備發起針對陌陌的股東集體訴訟。

  但對於鐵了心要回A股擁抱高估值的中概股來説,美國投資人的集體訴訟可能只是回國的一項額外成本支出,並不會阻攔中概股退市。一位中國網際網路分析師對騰訊財經表示,“相當於多交了一道稅而已”。

  後續中概股:將遭遇私有化折價

  在中概股批量“拆V回A”的大背景下,中國公司是否還會選擇美股,成為美國交易所、投行以及海外投資人關注的問題。

  紐約證券交易所全球主管Garvis Toler 在接受外媒採訪時曾經表示,目前仍有中國公司接洽紐交所籌備上市,除了利於打響國際知名度之外,美國資本市場的深度也是類似阿里巴巴級別千億市值的中國公司應當選擇赴美上市的緣由。

  而紐約證券交易所資深交易員、為多家中概股擔任做市商的馬克奧拓(Mark Otto)則對騰訊財經表示,未來美股市場更容易見到的中國公司包括:1)以歐美為主要市場,有國際業務拓展需要的中國公司;2)在海外有高估值投資對標的中國公司。以上述考量方式考慮,現在仍未上市的美團、小米似乎仍有可能選擇赴美。

  但也有觀點認為,隨著A股日交易量達到一兩萬億元人民幣,千億美元市值的IPO在幾年後選擇在國內上市也並非天方夜譚。

  “但在那之前,中國股市將會遭遇大幅震蕩、盤整,市場結構重構以及中美市場估值鴻溝大幅縮小等等變化。而中國股民和監管機構應該對這些風險有所識別和防範。” Edelson Technology Partners基金的董事總經理哈裏 愛德爾森(Harry Edelson)認為,美國市場依然是全球範圍內最有深度、廣度的資本市場。

  哈裏同時表示,“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股市上升的耗時可能長達數年,但是下跌往往比上升快。如果A股若遭遇20%的回調我也並不會感到驚訝。希望感覺到在美國被低估的公司在回中國之後能獲得他們理想的價格”。

  而彼得·黑爾斯沃思則認為, 作為重構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一環,現在從美股退市的中概股從一開始就應該養成尊重投資人的習慣,“一家企業選擇IPO不應只是為了短期收益或是方便管理層套現,無論在哪上市。”

  如果未來還有中概股赴美上市,是否還會考慮購入?彼得表示,後續的中概股將會遭遇“私有化折價”,“此輪中概股集體退市進一步提示了海外投資人投資中國的風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