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興區示範推廣滴灌施肥

  • 發佈時間:2015-06-25 02:31:40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見習記者李純

  6月23日,記者來到北京市大興區青雲店鎮青雲龍騰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大棚裏黃瓜藤蔓依然滿目翠綠,員工趙貴榮説:“這棚黃瓜是1月中旬定植的,都長半年了,落的秧有6米,現在每天還能摘一百三四公斤黃瓜。”

  “一般的大棚黃瓜四月份就該下架拉秧了,我們園區的大棚黃瓜到6月底還在結果,採摘期至少延長了2個月。這要得益於市土肥站在我們這裡推行的設施蔬菜生産示範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施用有機肥、水肥一體化和土壤障礙改良修復。”該園區負責人高春燕説。

  北京市土肥站站長趙永志説:“測土配方施肥防止盲目施肥、施用有機肥培肥地力,這是基礎性的技術。但設施蔬菜生長快、産量高始終離不了化肥。要想真正實現設施蔬菜的化肥減量,水肥一體化是關鍵的技術。”

  記者蹲下身去查看鋪設在黃瓜根部附近的黑色滴灌管,每隔25釐米有一個小孔。小孔裏面有一個墊片延緩了肥液的流速,讓肥液一點一滴地流出來,就像在給黃瓜“輸液”一樣。用手一摸,土質疏鬆,只有黃瓜根部的土壤略微潮濕。

  “蔬菜根系比較淺,一般在20釐米左右,肥液滴到根部表層的土壤就能保證吸收。就以黃瓜為例,相比于傳統的大水漫灌,滴灌節水可達2/3以上;一畝地每次追肥只需5公斤的水溶肥,而衝施化肥就需要25公斤斤,水肥一體化技術節水節肥的效果太明顯了。大棚土壤不板結了,棚內濕度降低了,病蟲害也少多了。傳統的施肥模式,長4個月的黃瓜,葉子只有一個拳頭那麼大。而現在長了半年的黃瓜,葉片有兩個巴掌那麼大,光合作用強,産量自然就高。”高春燕説。

  這個大棚裏所用的水肥一體化設備比較簡單,由普通的壓力罐、水肥罐以及相配套的滴灌軟管組成。這一套設備成本在2000多元就行,用三四年沒問題,菜農完全可以負擔得起。休棚整地時把滴灌軟管捲起來就行,很方便。而且還省工省時,現在該園區一個員工可以同時對3個棚進行水肥管理,而以前一個棚就需要要2個人。

  儘管該技術有著簡便廉價的優點,但在大面積推廣中還存在著障礙。“現在,一家一戶的菜農用的灌溉水壓力不穩,遇到灌溉高峰時水壓低無法帶肥,水肥一體化技術就無用武之地。水溶肥是一個相對新型的肥料,市場不大,價格較高,一般菜農還不太能接受。”趙永志説,“這兩個問題解決起來並不難,在村里加裝變頻設備就可以保證水壓的穩定;雖然水溶肥單價高,但用量少,總算賬要比傳統施肥減少投入,性價比高,通過宣傳,菜農是能夠接受的。”

  北京市土肥站針對設施蔬菜種植中存在的土傳病害、連作障礙問題提出了土壤障礙改良修復技術。在每年七八份的休棚時種植玉米,等玉米長到50釐米左右,將玉米翻耕地裏並添加適量石灰氮(CaCN2、CaO),然後灌上水並鋪上塑膠薄膜,利用夏季高溫對土壤進行殺蟲消毒,腐熟的玉米秸稈也增加的土壤的肥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