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年人理財騙局花樣翻新

  • 發佈時間:2015-06-24 09:32:04  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

  記者調查發現,針對老年人的詐騙近日依舊不斷發生,廣東、上海、天津等地還出現了專門針對老年人的虛假“理財産品”。花樣不斷翻新的詐騙手法,讓不少老年人一輩子的積蓄、養老錢一夜蒸發。

  ——針對“空巢老人”設“溫情陷阱”。為推銷保險理財産品,廣州某保險公司業務員提著水果和禮品水壺登門拜訪,除了給老人削蘋果、做按摩、關心其日常生活外,還與老人聊在外地工作的子女。最終,老人不僅花費4000多元購買了保險理財産品,還花了1000多元買了一台按摩器、60多元買了一小瓶果蔬洗潔精。

  ——利用信用度高的場所行騙。某銀行青島一支行客戶經理在銀行的經營場所內,以幫助投資理財等為名騙得資金2400多萬元。退休職工徐女士是其中一名受害人。她説原本是到這家銀行辦理其他業務,但接待的銀行客戶經理大力推銷理財産品,最終她投入24.25萬元資金,如今血本無歸。

  ——貼國家政策標簽進行詐騙。據廣州市番禺區法院介紹,在該院近期審理的一起理財詐騙案中,詐騙分子以響應國家産業政策、支援新農村建設的名義,借種植、養殖、項目開發等噱頭非法集資,受害人大部分都是已經退休的老年人。上海泛洋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春泉告訴記者,不少詐騙者都會或明或暗地貼上銀行、政府的標簽,使詐騙行為看起來合法合規,令很多老年人降低警惕性上當受騙。

  ——組織實地考察旅遊,通過宣講會和推介會增強迷惑性。69歲的趙女士和78歲的莫先生是在“大塊金”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案中受害的一對夫妻。趙女士告訴記者,他們當初本來想買房,但錢不夠,在街上偶遇“大塊金”做宣傳,聲稱是投資黃金的項目,收益率很高,能賺上百萬元。

  復旦大學人口與發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説,隨著我國人口逐漸老齡化,老年人理財遭詐騙等問題日益突出。廣東省社科院人口與社會研究所研究員鄭梓禎表示,老年人頻遭理財詐騙的背後,固然有其自身認知能力退化的問題,但是來自家庭和社會關懷的不足,同樣給了違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