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帶著公公“出嫁”

  • 發佈時間:2015-06-24 02:31: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簡承淵

  淩晨4點,家住重慶市巴南區南泉街道和平村村民封孝利已經穿戴停當,準備出門,這樣的日子她已經堅持了12年。自從前夫去世,這個家裏所有負擔都壓在她一個人的肩頭。“現在日子比原來好過多了,那幾年,真的是很難熬哦!”近60歲的封孝利給87歲的公公蔣質筠床頭的杯子裏添上水,輕輕地關到府,沿著社區小路向幾公里外的小區趕去做保潔——這是一個無血親家庭60年親情接力的故事。

  “要照顧好爸爸,他奉獻了一輩子”

  2003年4月5日這一天,對封孝利來説,是最黑暗的——丈夫蔣良才因肺癌去世了,年齡不到50歲。離世前,蔣良才拉著封孝利的手:“要照顧好爸爸,他奉獻了一輩子,又沒有其他親人,你不要丟下他,要拿東西給他吃。”

  “你放心吧。”封孝利流著淚回答,“不管以後怎麼樣,我吃啥子,他就能吃啥子。”

  這個簡單樸實的承諾,此後的12年來,她一直信守。

  回憶那段過去,封孝利的眼淚依然不由自主地滑落出來,山城集鎮的馬路上,封孝利的腳步匆匆,要趕在公公起床前把物業公司的衛生打掃完,回家做飯。

  其實,這是一場愛心與親情的接力。故事還要從頭説起。

  60多年前,村民蔣質筠抱養了一個兩三歲的小男孩,取名蔣良才。為了將孩子撫養成人,蔣質筠傾注了全部的精力,終生未娶。

  不料,蔣良才40多歲後開始頻頻發病。為了治病,家庭陷入窘境,蔣質筠的身體也一天比一天差。

  蔣良才剛去世時,蔣質筠感情接受不了,又覺得沒有了依靠,沒日沒夜地哭,飯也不吃一口。“那時我就跪在爸爸的面前跟他説,你一定要吃飯,你兒子去世了,你可以把我當成女兒,我一定會養你的。”封孝利説。

  那時,家裏已欠下一堆債,“連吃的鹽都買不起。”封孝利有些絕望,但還是咬咬牙擔下來,撐起了這個家。此後的10多年,封孝利每天4點左右就起床,種菜、養豬,白天外出打工,開始一點點地償還債務,照顧公公的日常起居。

  “有愛心的人,心眼兒準好”

  為了還債,那些年,封孝利白天在電扇廠上班,一個月能掙450元;喂了幾頭豬,卻捨不得吃肉,等著賣錢;買雙鞋子只有串門時才穿,平時在家或下田種地都是打赤腳。別人給她一個雞蛋、幾顆糖果,她都揣在兜裏,帶回來給公公吃。老人身體不舒服,即使兜裏一分錢沒有,她也求著醫生賒賬,把藥取回來。老人吃飽了嗎?冷不冷?有沒有不舒服?這是她最關心的事。

  “這女娃兒確實不容易,沒有她,這個老頭早就沒了。”71歲的鄰居趙春友豎起大拇指。

  封孝利並不是個鐵人。“哪天不哭一場?枕頭都哭濕了。”她説:“最難的時候想過死,雖説人死賬消,但是後人沒臉面呀,再説爸爸怎麼辦?”

  “印象中,除了睡覺,好像媽媽肩頭上耙耙、鋤頭都沒有離開過。”今年35歲的女兒蔣成霞回憶媽媽那時的辛苦,眼圈紅了。

  那時沒有錢買煤,封孝利只能去山上打柴。一次,她用刀去砍一根樹枝,沒留意到枝上盤著一條蛇,樹枝斷了,蛇一下子躥到她的肩頭,把她嚇得“魂都丟了”,一個人大哭了一場。

  即便這樣,封孝利説她也不曾動搖照顧老人的信念。

  看著日子過得艱難的封孝利,親戚朋友開始不斷給她介紹對象,希望她開始新生活。對於大家的好意,封孝利很感謝,但她有一個前提:帶著公公“出嫁”。

  “當時親戚朋友給我介紹了20來個對象,但聽説要一起照顧爸爸就沒消息了。”封孝利説,後來有朋友勸她,蔣質筠既不是她前夫的親生父親,也不是她的親人,何必呢?“我知道朋友是好意,但我有我的堅持。”

  南泉街道同樣喪偶的許世祿被封孝利的孝心打動,2005年經人介紹後,許世祿開始追求封孝利,經常幫封孝利幹農活。一年後,兩人生活在了一起,老許和她一起默默承擔起債務。

  “有孝心的人,心眼兒準好。”剛從電扇廠打工回來的許世祿話不多,端著一杯水放在蔣質筠身邊的凳子上。

  “媽媽沒講什麼大道理,我們只是跟著她一起做”

  2012年,蔣質筠因患上嚴重的疝氣住進醫院,生活不能自理,封孝利和許世祿在病床日夜悉心照料。“當時公公已經癱瘓在床,我和老許就明確分工,輪換著給公公洗臉洗腳,端屎端尿。”封孝利説,“開始還沒住院的時候,老許就天天背他到醫院,又背回來,往返一趟要近1個小時。”

  “本來毫無關係的兩個人,這麼付出,你心裏猶豫過嗎?”“沒有,人人都會有老的那一天。”老許回答得很乾脆。

  蔣質筠對記者説:“我兒子走了,但我還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

  “我最看重的就是他對老人家好。”封孝利説,老許不僅讓她兌現了承諾,還給了她幸福,“找到老許是我的福氣。”

  年前,封孝利一家歸還了最後一筆500元的債務。“現在的日子好多了,希望爸爸能夠好好享福。”封孝利説,“畢竟,辛酸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媽媽勤勞持家、孝敬爺爺,雖然沒講什麼大道理,但我們都自然地跟著她一起做。”蔣成霞幫著爺爺蔣質筠掏耳朵,老人享受地閉上眼睛。

  封孝利的親情接力已經傳到了女兒、外孫女的身上。

  女兒蔣成霞出嫁後,為了幫助媽媽和繼父照顧爺爺,帶著老公和女兒搬回來住。“我愛人經常和媽媽講,別著急,賬我們會來還。”蔣成霞説,一回到家,他倆就幫著母親做事。

  封孝利的外孫女是家裏的“開心果”,即將上小學的她最愛唱歌跳舞,如今,對87歲高齡的蔣質筠而言,觀看曾孫女陳夢瑤表演幼兒園學來的歌舞是生活中的一大樂趣,雖然他聽力有些費勁,但孩子的表演總會逗得老人開懷大笑。

  “百善孝為先,孝敬是根本,天地恩情永難忘,心中紮下根,血脈流不斷,山河歲歲新,中華孝道是美德,傳給後來人……”山村夏日的傍晚,晚霞滿天,童稚的兒歌和著全家人的笑聲從封孝利一家的院壩裏溢出,飄向遠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