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財富管理市場亂象如何終結?

  • 發佈時間:2015-06-24 02:31:23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一家之言

  有必要減少境外直投、尤其是個人境外直投的限制,如此可以將部分境內資金疏導到當前投資收益與風險更為匹配的境外市場。

  近日,央行副行長潘功勝在參加“2015青島·中國財富論壇”時表示,從金融供給的角度看,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供給和輸出之間存在較大缺口,我國需要建立多層次、更加開放、健康的財富管理市場,以更好地滿足社會財富管理的需求。

  潘功勝副行長此言,是對當前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準確把脈。在經過此前20多年實體經濟(以固定資産投資為主)透過銀行和民間借貸大規模吸附社會資本之後,近年來,在傳統産業對社會資本吸附能力嚴重弱化之下,我國財富管理的大時代已經加速到來。

  財富管理時代的加速到來,與我國傳統産業的産能過剩明顯、以及房地産市場投資回報率大幅遞減密不可分,這間接迫使溢出效應明顯的社會資本,通過合理的資産配置(財富管理)以達到保值增值之效。

  但是,在財富管理時代加速到來之際,我們卻發現當前我國財富管理市場亂象叢生。對此,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明確感知:其一,A股市場瘋狂的投機性,估值高企和換手率頻繁可謂全球罕見;其二,各色理財産品的剛性兌付,對市場機製造成了嚴重扭曲;其三,P2P、眾籌等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跑路潮不斷,已經嚴重危及社會對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的信心。

  對上述財富管理市場亂象進行追究,我們又大體可以得出兩大原因。其一,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對外開放度不夠,儘管我國正在穩步推進滬港兩地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並逐步放寬QDII投資額度和範圍,但是,針對個人境外直投的要求和額度,至今仍有頗多限制;其二,各色理財産品持續的剛性兌付、以及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跑路潮頻發,不僅表明我國金融徵信環節存在嚴重缺失,而且更説明與金融創新相比,我國相關金融監管嚴重滯後。

  在境內資金溢出效應明顯之下,對境外直投、尤其個人境外直投的持續限制,必然會導致過量的社會資金。在選擇有限的境內市場狼突豕奔,這雖然對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相對利好,但是,卻有可能相對弱化實體經濟的升級轉型動力,更為重要的是,這很容易會堆積起我國金融資産泡沫。而且,與之相伴隨的是,相當一部分本想或只能承受低風險的投資者,在部分理財産品、以及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誤導或誘導之下,最終卻成為了高風險的受害者。

  當下而言,我們極有必要通過“疏”“通”結合,迎接財富管理時代的加速到來。具體而言,首先,有必要減少境外直投、尤其是個人境外直投的限制,如此可以將部分境內資金疏導到當前投資收益與風險更為匹配的境外市場;其次,有必要通過加強我國金融市場的徵信體系建設、以及相對健全針對金融創新的監管體系,以此提升我國金融資源配置、以及我國財富管理市場的整體效率。

  □楊國英(經觀智庫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