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山表哥”:貌似無解的質疑

  • 發佈時間:2015-06-24 02:31:22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家之言

  網友質疑很正常,官方釋疑很認真,但最後疑問卻仍在那裏,不信的人還是不信。類似的現象,其實在不少事件中都存在。即便最後有了“總結陳詞”,大家貌似只能在這樣一種半信半疑中妥協。

  22日,多名微網志網友發帖,稱上海金山區領導戴名貴手錶,並附有官員佩戴手錶的現場照片。後經官方證實,當事人並非副區長,而是山陽鎮黨委副書記蔡宏傑,手錶為1萬6千塊的浪琴表,為個人購買。

  官員不合時宜的表情,高調的穿著、佩戴,都可能令自己招致“致命”之禍。譬如已落馬的表哥楊達才。這是網友們在過去眾多公共事件中所習得並慣用的符號式反腐,並也屢屢將“問題官員”斬落馬下。但並非所有的網友質疑都能立反腐奇功,這起事件或就是一例。

  兩次於24小時內完成的快速回應,主要在兩個問題上進行了釋疑答惑。一是,官員身份並非副區長;二是,公佈了手錶價格與品牌,但手錶為個人購買。言下之意,名貴手錶確屬實,不過是官員自己掏的錢,並不存在問題。

  就態度而言,當地作出這樣的回應,已然算是直面質疑。但在效果上,恐怕不容高估。網友們進一步的質疑主要在:自己購買難道就意味著沒有問題?當地紀委又是如何證實確係官員自己購買所得?

  不過,事件到此似乎又陷入了無解的地步。一方面,如果較真的網友繼續揪著不放似乎會被指責為搞“有罪推定”,甚至又會被人追問“你到底想要哪種真相”?另一方面,對當地紀委而言,難不成為了一塊表,要將該官員的“家底”、購表發票等都向網友曬個底?

  所以,一種尷尬的場景出現了:網友質疑很正常,官方釋疑很認真,但最後疑問卻仍在那裏,不信的人還是不信。類似的現象,其實在不少事件中都存在。即便最後有了“總結陳詞”,大家貌似只能在這樣一種半信半疑中妥協。

  那麼,質疑變成“無解”,問題究竟在哪?對此,最為常見的解釋是,這是權力公信不彰,導致塔西陀效應的典型表現。而更具體的疑問和更實際的變革期待其實是,如何讓社會的“釋疑成本”低一點?

  相關報道在最後,援引了接近被質疑官員的一名工作人員的説法:“他平時工作比較認真,很負責。這個傳言,現在對他和他的家庭造成了很大困擾。”我想,如果一名官員的“認真”、“負責”不只有接近他身邊的工作人員才能看得到,如果公眾對他的經濟狀況了解不只是靠“聯想”,他所戴的名錶與身份之間的衝突恐怕不會如此刺激到網友,他和他的家庭所遭遇的“困擾”怕也會收穫更多的同情。

  □朱昌俊(媒體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