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舌尖”到“旋風”:中國紀錄片産業探索激流勇進

  • 發佈時間:2015-06-23 15:34: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上海6月23日電(記者許曉青 周文其王琳琳)記述中國“草根”工人詩人真實創作狀態的紀錄片《我的詩篇》在近日落幕的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綻放異彩。這部充滿著原生態氣息的作品,不僅一舉奪得金爵獎最佳紀錄片獎,而且引發了業界和坊間再度聚焦中國紀錄片産業的前行之路。

  對於2015年的中國銀幕、熒屏及網際網路而言,紀錄片可謂是一個“高調”的激流勇進者。年初,南韓紀錄片《超級中國》在網上廣為流傳;5月中旬,集納眾多珍貴畫面的時政紀錄片《旋風九日》在全國院線公映;加之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一大批製作精良、令人耳目一新的戰爭題材紀錄片亮相電視熒屏。今年上海電視節期間,《急症室故事》《烈日灼人》等最新國産紀錄片,也獲得了海外評委的高度讚譽。

  紀錄片的生産者、發行者以及研究者幾乎異口同聲:一個紀錄片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前不久在上海電視節上發佈研究報告稱,從受眾角度分析,中國的“紀錄片熱”已從“微觀個體的喜愛”,向“宏觀社會的流行”進一步提升。

  尼爾森、美蘭德兩家數據調查公司針對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中國電視紀錄片收視情況及網上關注度數據得出了近似的結論,“25-34歲”的收視人群成為中國本土最忠實、也是收視需求最大的紀錄片觀眾。在國內,包括衛星電視頻道、專題紀實頻道、網上播出平臺等,紀錄片主要吸引高學歷、高職位及高收入的中國觀眾群體收看。

  一般認為,中國的這波“紀錄片熱”始於2012年中央電視臺推出的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其網際網路的點擊量至今依然保持在紀錄片節目的前列。

  最新數據顯示《旋風九日》在商業院線斬獲票房約1300萬元人民幣。來自北京美蘭德媒體傳播策略諮詢公司的崔燕振分析,一個更為積極的信號是,《旋風九日》上映前後,其預告視頻總點擊量已超過2000萬次,對比“舌尖”系列的“百萬級”點擊量,實現了新的飛越。

  “‘紀錄片熱’從電視熒屏向電影銀幕輻射,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旋風九日》製片人呂木子比喻説,在市場化程度較高的商業電影院線,紀錄片不是“主菜”,但如果能做出一道暢銷的“小菜”也行。

  中國傳媒大學紀錄片研究專家何蘇六教授認為,在中國,紀錄片觀眾的培育已進入了一個循序漸進的良性發展進程,從《舌尖》系列到《旋風九日》,一批好作品的誕生可以帶動觀眾、引導觀眾;與此同時,國家的産業政策和播出政策也正不斷釋放出正能量,促進了這一波“紀錄片熱”持續發酵。

  據了解,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自2014年起對各地衛星綜合頻道實施每晚播出30分鐘國産紀錄片的規定,以及為配合2015年起實施的“一劇兩星”政策,目前對衛星頻道每天晚間9時20分至10時播出紀實類節目也進行了規定。專家認為,這些調控措施實施以來,已初顯成效,一批紀錄片愛好者形成了更加穩定的收視習慣,收看群體本身也在擴大。

  《我的詩篇》創作團隊在獲獎後表示,一部好作品的誕生不是為了得獎,而是在於堅持通過紀錄片這樣的載體對當下中國社會生活的現狀進行呈現和表達。

  何蘇六分析,從紀錄片攝製的視野看,當下的中國已不是孤立的、邊緣化的被拍攝對象,紀錄片鏡頭裏的中國是“世界的中國”,這是一個很大的語境,對於紀錄片的創意者、生産者而言,能獲得更多觀眾的支援,也可以進一步促進紀錄片走出國門,增進跨文化傳播。

  今年6月,國內紀錄片製作的重鎮——上海廣播電視臺發佈了涉及1.6億元人民幣的中外合拍紀錄片項目,其中包括中韓合拍《超級中國》續篇《亞洲時代》等。

  上海廣播電視臺紀實頻道總監、屢獲國際獎項的紀錄片導演幹超認為,在産業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今天,中國的紀錄片生産更要不忘初心——堅持紀錄片本體所呈現的人文關懷和對中華文化的獨特表達。這也是中國紀錄片不斷在國際上獲得獎項的另一層深刻含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