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美經貿攜手走向共贏

  • 發佈時間:2015-06-23 15:31:5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吳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日前發佈的《2005~2014美國各州對華出口》報告顯示,中國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目的地,過去10年美國對華出口增長了198%。業內人士指出,中美之間經貿合作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贏局面,希望美方進一步放寬對中國需要的産品的出口限制。

  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將於6月23日~24日舉行,中美經貿關係也備受關注。日前,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佈的報告顯示,過去10年,中國是美國出口增速最快的市場。

  分析人士表示,以前中美貿易建立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在合作中相互拉動。新的歷史時期,雙方優勢互補的空間仍然很大,中美經貿應當在合作轉机型升級,打造新的雙邊經貿關係。

  經貿合作絕非“零和”

  “中美之間的貿易關係往來不是零和遊戲,而是相互拉動。”對於中美經貿關係,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事實也如此。據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日前發佈的一份《2005~2014美國各州對華出口》報告顯示,中國是美國增長最快的出口目的地,過去10年美國對華出口增長了198%,年平均增速近13%,高於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貿易夥伴國的出口增速。報告還顯示,2014年美國對華出口總額為1200億美元,與2013年大體持平,中國仍為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

  “在國際分工中,比如科技創新等美國的強項是中國的弱項,勞動力成本等中國的強項則是美國的弱項,中美經貿是穩定世界經濟的兩個引擎,熄滅了一個都不行。”白明表示。報告顯示,去年美國對華出口的産品主要涵蓋交通運輸設備、農作物生産、電腦與電子産品、化學産品等類別。

  分析人士表示,去年是中美建交35週年,中美經貿關係經歷了曲折,但雙方相互合作取得的一系列碩果不容小覷,合作不僅助力中國逐步成長為貿易大國,也鞏固了美國作為貿易強國的地位。

  合作仍是主流

  儘管過去10年美國對華出口額平均年增長率將近13%,但是在美國受益於中國市場的同時,也存在“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的現象,比如有些政客為了拉選票而指責中國出口影響了美國就業等。

  清華大學中美關係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周世儉表示,中國産品由於低成本優勢而物美價廉,在美國獲得了較高的市場佔有率,這是消費者的理性選擇,也是市場的規律。“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基礎,這樣的經貿關係是不可能持久的。”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近日表示,中美之間經貿合作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向互贏的局面,給雙方均帶來了很大利益。“我相信儘管有一些摩擦,雙方也都能很好地通過現有的渠道處理。”“未來碰撞會增多,但雙方還有很大的互補性,合作仍是主流,經貿關係應當轉型升級,實現雙強合作。”白明指出,在國際分工中,美國的定位是高技術、資本密集型等高附加值的産業,中國則是勞動力大國,獲得的回報較低。但隨著經濟和貿易發展,中國的産業必然通過轉型升級往中高端走,“中美經貿關係需要轉型升級”。

  白明指出,進入“雙強合作”時代之後,一方面美國與中國各自可以根據産業基礎和國情等因素發展各自優勢産業,比如美國的生物制藥、IT産業,中國的通信設備、新能源汽車等;另一方面,對於共同領域,比如通信,則可以聯合研發,或者互相在産業鏈上分工合作。“最終的目的是達到合作共贏。”

  分析人士表示,美國作為貿易強國,心態應當更加開放而自信,進一步放寬對中國市場需要的産品的出口限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