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5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笑到最後的優秀企業有何奧秘

  • 發佈時間:2015-06-20 15:31:05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首席記者 談瓔 實習生 朱穎斐

  人物簡介

  吳港平,安永中國主席,有30多年的會計業專業經驗,香港會計師公會、英國公認會計師公會及澳大利亞會計師公會會員,負責安永大中華區的所有業務。

  作為中國商務諮詢的先行者之一,積極參與許多跨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活動,也協助企業在境內和海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

  自1995起,擔任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顧問。獲上海市政府頒發的白玉蘭榮譽獎。連續兩年榮登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Bulletin公佈的全球最具影響力50位會計專業人士名單。

  好不容易才敲定了吳港平先生本週二的專訪。前一晚他才從北京飛抵上海,當天參加完安永企業家獎2015中國項目啟動儀式後,奔赴杭州。整個五月份,他在丹麥、德國、美國、澳大利亞到處飛。“會計師必須跟著客戶跑,所以我成了‘空中飛人’。”

  會計師善於從財務的角度“剖析”企業,因此企業是否優秀,逃不過他們的“火眼金睛”。當創業成為大眾話題,當創新變得不可或缺,什麼樣的企業能笑到最後?

  記者把安永中國主席吳港平先生從安永企業家獎2015中國項目啟動現場“截走”做專訪,順勢拋出這個問題請“老法師”作答。

  他的答案,也許能給你啟示。

  社會需要包容失敗 傳統行業更要創新

  一個優秀的企業,成功的終極奧秘是什麼?

  “是企業家的精神,敏銳、自律,最重要的是有過人的品德。”吳港平先生一語道破。

  他相信,企業家精神離不開創新驅動。企業家通常對市場很敏感,他們對新的事物、方法和見解有著敏銳的感知力。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都是遵守紀律的,明確自己前行的方向,並一直朝這個方向努力。但是失敗在所難免,沒有人一開始就能成功,優秀的企業家會失敗。“所以我認為社會需要更包容這些失敗。”他特別看重企業家所擁有的過人品德,認為這才是成功的關鍵。

  今年是安永企業家獎在內地開設的第十個年頭。中國的企業家已經開始將創新視為重要的戰略任務,並腳踏實地探索適合中國市場的創新之路。在眾人眼中,創新與科技有關。“的確,科技是創新很重要的一環。但其實各行各業都要創新,”他舉例説,“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很有可能把一直以來囿于傳統方式經營的銀行搞得天翻地覆。”

  對傳統企業來説,創新可以有多種形式。前年香港“安永企業家獎”頒給了一家老牌餐飲集團。做快餐店和酒家的集團,能有哪些創新呢?原來,它創造出很多不同的品牌,包括日本菜餐廳、泰國菜餐廳,還拿到了星巴克在香港的特許經營權。按照市場和客戶的需要,創造出不同的東西。“一個企業希望不斷取得成功,可以往産業的上游走,也可以往下游走,産品多元化,這些都屬於創新。”

  在吳港平先生看來,每一個企業、每一個行業都要創新,否則早晚會被市場淘汰。安永剛來中國內地,還是上世紀80年代,服務的對象清一色是來中國的跨國企業。到今天,超過70%的業務來自國內的企業。現在中國企業走出去,更需借力會計師事務所的全球網路,了解當地的投資法規,獲得財務會計稅務審計方面的服務等。從會計師事務所的角度來看,安永也需要不斷改變,適應客戶各方面的需求。

  企業“出海”步伐提速 虛心學習融入當地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在過去十年中,實現了跨越性增長,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投資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實現從“全球製造者”到“全球投資者”的角色轉換。

  吳港平先生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一大變化是,從投資資源型項目,轉向金融、消費、高科技産業。以前,海外投資房地産僅僅是買棟樓,現在有實力有信心的企業,在當地做開發商,成片開發小區。很多企業並購高科技行業擁有優秀品牌、技術的公司,再加上自己的研發,使企業的能力更上層樓。

  他説,去年財富全球500強中中國企業已經佔到20%左右。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來會變成跨國企業。在新常態下,中國將進入中速穩定持續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世界上還有很多地區需要發展。

  他相信,中國企業走出去,幫助世界其他地方一起發展,這也是很好的一個機會。“一帶一路”的提出、亞投行的建立等,可以幫助中國企業去有需要的國家發展。中國企業在基建、高鐵、通訊設備等不同的板塊都具有優勢和競爭力。

  當然,中國企業“揚帆出海”,並非一路順風順水,有暗礁,有急流。哪些教訓值得牢記?吳港平先生特意提醒三點:考慮政治因素、虛心學習、善用當地人才。

  “第一,對每一個地方的政治經濟因素要有充分考慮和認識。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不少都吃過苦頭,而這些苦頭,很多時候和政治不穩定有關。第二,比起歐美和日本企業,中國企業的海外投資還剛剛起步,經驗不足,所以必須虛心學習。企業要自信,但不能自大。最後一點很關鍵,要多用當地的人才。如果外來企業不能融入當地社會,將永遠是一個外人,不會成功。比如,很多外企來中國,他們必鬚髮掘中國的人才才能成功。”

  上海遵循規劃快行 香港潛力有待激發

  香港是吳港平先生的家鄉,當年他以優異成績從香港中文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名會計師;上海是他多年前就開展工作的地方,目前他還擔任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顧問。對於“雙城記”,他如何點評?

  “香港和上海有各自的優勢,只要定位合適,都能獲得良好發展,形成良性競爭。”

  他評價説,上海一直在按照規劃快步前行。上海的今天和改革開放之前不可同日而語。“上世紀90年代之前,香港的優勢比上海明顯。但是上海從那以後一直快速發展。”他認為,市政府富有遠見的規劃發揮了作用,所以説城市的定位和規劃很重要。“上海一個明顯優勢在於,制定的政策貫徹落實快,而政府在關心民生以外,同時關心經濟的發展,這個很重要。”

  香港畢竟有它獨特的地方。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歷史背景,還有制度、人才以及金融體系健全、政府高效廉潔等優勢。“我相信香港要面對的,是怎樣把人力和精力放在民生和經濟方面,而不是浪費太多時間在一些不必要的爭執上。”另外,在經濟發展方面,香港還有很大的潛力,需要激發出來。很多中國內地的大型企業在香港開設了分公司,作為與國際業務接軌的大本營。怎樣吸引更多大型企業落戶,香港需要好好把握。

  會計師具體做些什麼?他這樣解釋:記賬、簿記、出納,這只是傳統會計的一小部分。廣義來説,還包括審計、稅務、諮詢和財務交易等服務。比如,依據會計準則,把所有的公司財務資料,正確公允地反映給公眾和政府,給出審計意見。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重視稅務成本,確保每個企業不漏稅,也是會計師的工作。會計師事務所深刻了解企業,在諮詢服務方面,用好行業的最佳實踐去提高客戶的績效。另外還有並購交易業務,包括買方或賣方盡職調查、評估,幫助客戶尋找適當的項目。

  擁有自信卻不自大 “軟體”實力還需努力

  擔任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顧問多年,吳港平先生見證了歷次話題的變換:“最初的時候,討論較多的是硬體改進,側重改善上海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完善城市規劃。現在,更多關注軟體方面的問題,比如提高上海的軟實力,包括城市人文、人才集聚等。”

  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諮詢會議成員多為全球最大跨國公司的CEO。按照上海發展的需要,每一年出題都不一樣,CEO們給出各自的意見。比如最早討論城市規劃時,當時首爾市長談到漢江的遺憾,由於漢江上的橋設計高度太低,令漢江的利用受到很大影響。他給上海的建議是,黃浦江要造橋的話,橋不能太低。

  當前,上海關心的主題是創新。“我很佩服上海市政府的遠見,在不同時候提出不同問題。回顧上海的發展,從全世界角度看,上海人都應該感到驕傲。但是,到今天上海有這樣的成就,上海政府不驕傲。這個諮詢會堅持辦了26年,上海政府依然很虛心地去聆聽跨國公司CEO們的意見,這也是我認為上海一個非常成功的地方。”他點評説,有自信而不自大,上海市政府做到了。

  對於外界批評中國創新能力不足,他説這樣的批評沒有錯。但是提高創新能力是整個文化的改變,需要多方配合。硬體可以很快改變,軟體則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

  創新培養是從學校裏開始的,給孩子們足夠發揮的空間。“我們常常批評中國的教育,中國學生的應試能力很強,但是中國人的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加強。”他舉例説,芬蘭創新能力很強,做出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東西;美國的創新活力也勝過我們,産學研充分合作。

  知易行難。人的思維和想法,需要從小培養。他認為,現在能做的是縮短改變的時間,這需要借助一些外力。“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如果創新上有欠缺,我會鼓勵派人去海外,比如到德國的汽車企業學習,一個德國文化背景下成立的企業本身流淌著當地的創新血液。”

  他提議,一方面要創造一個大的環境,比方説政府發佈創新政策吸引人才;另一方面,創新意識改變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我們就盡力縮短這個時間。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去海外購並優秀公司,以及派國內的人才去海外吸收創新文化。舉一個例子,上海政府從去年開始,派了一些有潛力的幹部去海外企業實習,把先進的經驗帶回來。安永在倫敦等地的成員機構去年和今年都有人來實習。“上海的領導在這方面還是很有遠見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