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背井離鄉67載 巴勒斯坦難民生活艱難
- 發佈時間:2015-06-20 13:18: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加沙6月20日電(記者高路 劉立偉)在加沙地帶難民營一座低矮、狹小的鐵皮房裏,80歲的巴勒斯坦難民納伊夫·哈姆迪和家人擠在一起,靠聯合國提供的救濟糧勉強填飽肚子。這一天是6月20日,正是聯合國認定的世界難民日。
在加沙地帶,像哈姆迪一樣的難民約有120萬。他們居住在難民營內,飽受病痛和饑餓的折磨,依靠來自聯合國和其他機構的救濟來維持基本生活。
1948年,阿拉伯國家同以色列爆發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和近百萬巴勒斯坦人一樣,當年13歲的哈姆迪為躲避戰火跟隨家人逃至加沙,這一去就是67年。
67年來,儘管日思夜想,哈姆迪卻再也無緣踏上故土,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回憶起逃難前的生活。“那時,我們吃村裏種的新鮮蔬菜水果,全村人都很團結,好像是一家人。我們自給自足,從來不需要依靠外來救濟。”
哈姆迪的妻子哈南也是一名難民。她説,令她心酸的是,兒孫們從出生起就沒有離開過難民營,無法過上正常生活。哈南從未放棄過歸鄉的希望,她相信總有一天,巴勒斯坦難民能夠重返家園。
為了解決大批巴勒斯坦難民的基本生活需要,1949年12月,聯合國成立了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和工程處(近東救濟工程處),與地方政府合作,為難民提供糧食、住所、衣物等緊急救助。從1950年開始,近東救濟工程處共在巴勒斯坦難民聚居區建立了58座難民營。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改建與發展,如今的難民營已從臨時帳篷升級為水泥或鐵皮房屋。為難民提供的救濟也從一開始最基礎的生存保障,擴展到包括教育、醫療、培訓、甚至金融服務等社會服務領域。
然而,隨著難民人口不斷增加,近東救濟工程處和難民營已不堪重負。據聯合國統計,截至2014年初,共有約540萬巴勒斯坦難民居住在加沙地帶、約旦河西岸、約旦、黎巴嫩和敘利亞的難民營內,另有約400萬巴難民生活在歐美和其他阿拉伯國家。
工程處的幾乎所有資金都來自政府、非政府組織和個人的自願捐款。近幾年來,由於難民激增,援助款不到位,該組織的虧損不斷增加,嚴重影響運轉,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困境,而難民的生活或將更加艱苦。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