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密碼未洩露 卻被盜刷5萬元

  • 發佈時間:2015-06-19 06:32:11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一種新型電信詐騙“補卡截碼”再次挑動公眾的安全神經。據悉,“補卡截碼”的作案方式是不法分子通過偽造身份證件、惡意補辦手機卡的方式盜刷用戶網銀資金。與利用偽基站實施電信詐騙相比較,此種詐騙手段涉案金額巨大,有的詐騙案例甚至高達百萬元。

  “補卡截碼”關鍵在手機卡

  持卡人曾小姐(化名)近日遭遇了一起離奇的銀行卡詐騙案。她的銀行卡並未離身,密碼也並沒有洩露,但卡內資金卻離奇地被犯罪分子在網銀上盜刷5萬餘元。報案後,警方和銀行通力調查,發現曾小姐遇到的是一種全新的詐騙手段——補卡截碼。

  記者從深圳某股份制銀行了解到,“補卡截碼”是另一種新型電信詐騙。與以往常見的盜取個人銀行卡相關資訊進行盜刷、假冒客服借信用卡提額騙取驗證碼等常見的詐騙手段不同,此類案件中,多起受害人在銀行卡並未離身、密碼無他人知曉的情況下,卡內資金卻被他人盜刷了。

  記者採訪了解到,此類詐騙的關鍵點在於手機卡。記者從警方公開的資訊了解到,這種新型的銀行卡詐騙案,其犯罪手法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四個字,即“補卡截碼”。所謂“補卡”,就是犯罪嫌疑人利用偽造的受害人身份證,到通訊運營網點補辦與銀行卡綁定的手機卡,把機主的手機“廢”了,然後重設網銀交易密碼;所謂“截碼”,就是犯罪嫌疑人補卡成功以後,在盜刷、盜轉受害人銀行卡時,利用所截獲的短信等動態驗證碼資訊,在沒有銀行卡密碼或網銀支付密碼的情況下也能將錢轉出。

  據悉,犯罪分子盜刷的主要方式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或網銀轉賬。“這種新型犯罪手法讓人防不勝防。”銀行業內人士這樣告訴記者,與利用偽基站實施電信詐騙相比較,此種詐騙手段涉案金額巨大,近日發生在湖北的大型“補卡截碼”詐騙案,涉案金額甚至高達百萬元。

  手機長時間沒信號要警惕

  隨著網路金融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將銀行業務搬到了網上和手機上辦理。與此同時,隱私資訊泄漏、網路釣魚、病毒木馬、駭客攻擊、網路欺詐等安全隱患也隨之而來。

  面對各種層出不窮的詐騙手段,警方提醒,除了故障因素外,如果手機在使用中出現長時間沒信號或無法使用的情況,就要警惕是否被犯罪分子補辦了自己的手機卡;如果更換了手機號,一定要及時解綁相關的銀行卡。

  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須提高安全警惕,保護好個人資訊“四大件”:身份證、銀行卡號、手機號和密碼等重要資訊。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手機錢包載體(例如SIM卡、SD卡、手機等)交給他人使用;同時,消費者須注意妥善保管個人身份資訊、銀行卡資訊、各類金融服務密碼、驗證碼和電子令牌等;通過正規和安全的渠道下載金融服務類應用軟體,謹慎連接不明網路熱點或點擊網站連結。

  此外,要儘量避免長期使用相同的密碼,建議定期修改金融業務中的各類密碼,兩到三個月定期修改一次。在密碼的設置上,手機銀行密碼應盡可能與QQ、微信、微網志、電子郵箱、招聘網站、論壇、貼吧、網路遊戲等使用不同的密碼。業內人士提醒,提高密碼複雜程度有助於加強密碼安全性。儘量設置包含數字、字母、符號三種字符的登錄密碼,以保障自己的密碼不容易被他人破解。

  南方日報記者 譚冰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