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融資難,先完善徵信體系
- 發佈時間:2015-06-18 06:34:42 來源:大眾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李 鐵
近日,線上金融搜索平臺融360宣佈,已經同除深圳前海徵信之外的7家徵信機構達成合作,進行數據上的互補。同時,芝麻信用、騰訊徵信、深圳前海徵信等8家獲批的徵信機構也將於7月正式展開個人徵信業務。隨著信用社會的逐步建立,困擾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最大問題——融資難也有望得到緩解。
徵信系統不完善、資訊不對稱、契約精神缺乏,已經成為阻礙我國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癥結。在計劃經濟時代,企業和個人的活動範圍有限,雙方了解程度較高,信用風險自然就很低;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企業和個人開始走出熟悉的圈子,與陌生的人打交道,市場主體的經濟社會活動相對獨立,使得資訊獲取難度不斷增加。
信貸關係又恰恰最重視資訊獲取,資訊不對稱造成了企業融資成本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卡住了大多數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融資渠道,從銀行方面講,由於人力有限,並且中小微企業數量眾多,又缺乏完善的三表,在同樣的調查成本下,銀行自然會首選大企業。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家多方鼓勵銀行貸款向小微企業傾斜,卻收效甚微,問題的癥結就在於銀行沒有充分的能力去了解企業經營狀況,有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銀行不願放貸的主要原因就是無法考察到小企業主個人的民間借貸情況。
那麼,基層的民間借貸情況究竟如何呢?相關人士告訴記者,某地半數以上企業與民間借貸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然而,由於徵信系統不完善,這些資訊卻被隱藏起來,成為引發地方金融風險的潛在威脅。顯然,民間借貸遲遲未能規範,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資訊不對稱。目前地方民間融資平臺大多數虧損,主要是因為平臺作為資訊仲介無法提供貸款方信服的借款人資料,而高利貸平臺則通過擔保的形式非法招徠客戶,吸收大量資金。
隨著P2P網貸平臺的興起,這種風險還在擴大。僅5月份,就出現56家問題平臺,其中上線1個月左右的平臺高達18家,佔比超過三成,而且問題均為跑路,上線不到一週就關閉的平臺有5家,除平臺惡意撈錢走人外,風險監控困難是主要原因。據了解,P2P平均壞賬率在8%左右,逾期率更是普遍超過20%以上,大量資金被有風險的企業和個人獲得。
據了解,截至2013年底,央行個人徵信系統中收錄有信貸記錄的自然人約3.4億,還不到總人口數的1/4,很多沒有信用卡或從未跟銀行發生借貸關係的人的數據沒有得到體現。全國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可以查閱註冊登記、許可審批、年度報告、行政處罰、抽查結果、經營異常狀態等資訊,但缺乏企業貸款等重要情況。
在美國,徵信體系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85%,其中商業徵信公司扮演著重要角色。目前我國在這方面才剛剛起步,今年1月,央行發佈《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芝麻信用等8家機構才開始做準備工作。
目前,各家機構資訊採集各有側重,芝麻信用依託阿裏電商係的交易數據獲取用戶的消費數據,將廣大草根人群,例如自由職業者、個體戶、小微企業主、學生等人群的消費資訊納入其數據庫。銀行係的平安集團從2013年開始籌備徵信事業部深圳前海徵信,以銀行+保險的模式獲取了大量金融服務的客戶數據。連最困難的民間借貸數據也有公司開始涉足,據了解,其方式是通過用戶和用戶之間的分享和會員之間的推薦,重點關注一些經常介入民間借貸的人群。
不過,最值得期待的當屬多個徵信系統的聯合,以數據共用的形式為客戶提供更全面入微的資訊,一旦這項工作完成,具備良好信用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就能夠輕鬆貸款,風險溢價降下來,融資成本自然也會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