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西實施“金融振興”戰略 重塑百年晉商輝煌

  • 發佈時間:2015-06-17 16:3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太原6月17日電 (宋立超)近日,山西全省範圍內掀起一場“金融風潮”:當地官方高調提出“金融振興”目標並引發各方關注。一時間,媒體評論、專家解讀、各項政策相繼出臺並落實,“金融”二字成為當地熱詞。

  “作為中國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省份,山西在經濟轉型發展中深刻認識到金融的重要性。明清時期,晉商創立票號曾‘執中國金融界牛耳’,中外聞名,我們也希望通過努力重現當年輝煌。”17日,山西省金融辦政策法規處處長王曉謙説。

  金融振興,是主政山西不到一年時間的省委書記王儒林繼強力反腐後的又一個“大動作”。5月29日,在太原市召開的山西省金融振興推進大會上,王儒林用長達15700多字的講話闡述了官方對於“金融振興”的戰略決策。6月16日,王儒林專門通過媒體發表署名文章,暢談金融與山西經濟振興。

  “近段時期,高層對金融領域的關注可以用‘高頻’二字形容,領導層幾乎周周都在開會研究相關議題。”王曉謙表示,山西希望把金融“活水”引進來,利用杠桿作用來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

  2010年11月,國務院批准設立山西省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中國第一個全省域、全方位、系統性的國家級綜合改革配套試驗區,旨在為全國其他資源型地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探路。此後,“經濟轉型”成為山西主政者的努力方向。在擺脫一煤獨大、大力發展非煤産業、新興産業的同時,充分挖掘金融領域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潛力亦開始受到官方重視。

  “我國經濟正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必須深刻理解新常態下金融業發展的新變化,充分認清金融服務和金融消費的巨大發展空間,緊緊抓住資本市場註冊制改革等契機,順應大數據時代帶來的金融網路化和網路金融化的發展變化,不斷創新金融新業態、新模式,充分挖掘山西省金融領域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潛力,傳承晉商金融血脈,提升金融對山西省經濟的支撐作用。”王儒林説。

  王曉謙亦表達同樣觀點。他説,山西致力於經濟轉型發展多年,認識到金融業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次山西將金融發展提高到戰略層面,不僅明確了山西金融經濟的發展方向,也是廉潔發展、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安全發展、統籌發展“六大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王儒林在署名文章中表示,作為中國著名的産煤大省,山西煤基型産業工業增加值佔全省工業增加值的80%以上。而正因如此,當地的金融業服務重點長期以來都是煤基産業。受産品價格持續下降影響,2015年第一季度,山西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在經濟總量中所佔比重較大的煤炭、焦炭、電力、冶金、化工、建材這六大行業增加值都明顯下降。同時,轉型、新興産業融資難的問題也十分突出。因此,“金融振興是解決企業資金短缺和應對經濟下行的迫切需要”。

  而山西省金融業自身也迫切需要發展壯大。早在明清時期,“匯通天下”的晉商曾馳騁商界500年,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不僅開創了早期金融業的先河,分號更是遍佈海內外,創造了“中國最早華爾街”之名。但隨著時代變遷,山西金融業榮光不再,面臨資本市場及相關産業發展滯後、金融體系不完善等諸多問題。

  來自山西省金融辦的數據顯示,2015年1至5月,山西省共實現各類融資1976.91億元,同比多增281.43億元,完成全年融資計劃的47.07%,快於上年同期進度6.67個百分點。各項貸款、表外融資、債券融資等均穩定增長。王儒林曾坦言,經過多年發展,山西初步形成了各業並舉、功能基本完備的金融體系,但仍要清醒看到山西金融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6月8日,山西省委、省政府正式出臺金融振興“路線圖”,其中提出,到2020年,山西全省間接融資比2014年增長45%,直接融資比2014年翻一番,力爭使全社會融資總量比2014年增長60%,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上市(掛牌)企業數量分別突破60家、30家、30家、300家,縣級農信社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力爭把太原逐步打造為中西部有較強影響力的金融活躍區域。

  “大幕已經拉開,但金融熱潮下仍需‘冷思考’,各地方需要因地制宜,找到各自在金融領域的‘短板’再研究具體措施。”王曉謙説,在全面推進金融振興的契機下,希望山西能像當年一樣在中國金融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