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就業導向政策必須真正落實

  • 發佈時間:2015-06-17 13:31:04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又到一年一度的畢業季,今年的大學畢業生達到700多萬,大學生就業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視作中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雙引擎之一,而“雙創”本身即是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的方向之一,也是吸納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動力。將以大學生就業為代表的就業問題常態化解決,需要宏觀政策以“雙創”為契機,從促進經濟發展導向向就業導向轉變和調整。

  就業權是人的基本權利之一,與居住權同等重要,也就是常説的安居樂業。在西方式的以自治為核心的直接式民主制度下,選票決定了政策走向,因而就業從來都是宏觀政策的核心問題之一,不以就業為導向的政策是難以獲得選民的選票支援的。在我國的代議制民主體制下,就業只是宏觀政策的議題之一。

  未能成為宏觀政策的核心並非就業問題不重要,而就業問題的倒逼往往成為宏觀政策調整的現實推動力,而不是從政治與制度層面上自然而然地形成宏觀政策的就業導向。如此一來,在就業問題倒逼下的政策調整往往就成“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臨時“抱佛腳”行為,譬如上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化解新增就業問題的權益之計。違背社會發展潮流和基本人性追求的“上山下鄉”終究難以持續,洶湧的返城潮流又推動了旨在解決就業問題的政策調整,構成了改革開放的推動因素之一。

  大學擴招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當年為延緩就業壓力和擴大內需的應急之策,這一政策實施的積極結果是完成了中國高等教育的相對普及,讓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轉變為大眾教育,對推動全社會青年素質的提高貢獻卓著。但是過度的教育産業化讓高等教育成為大多數學生家庭的財務負擔,甚至讓一些貧困家庭因此變得更加貧困,導致寄予了全家期望的大學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演變為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而就業市場現實存在的不公平問題又讓這一問題雪上加霜,大學生就業成為考驗領導人智慧的社會問題。

  在快速城鎮化的背景下,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基本上不可能以回歸農村這一傳統的“隱形失業”的方式來化解就業壓力,而“蟻族”晉身社會主流,貌似是新就業大學生的社會層級上升問題,實則是整個社會的未來與希望的信心支援問題。吸納大學生就業,為年輕的學子提供創業環境,賦予年輕學子未來實際上也是為我們的社會和國家創造未來。

  國企和央企是社會的穩定器,天然地需要承擔社會新增就業的責任。但是國企和央企對上負責的體制導致了技術密集型和投資密集型的取向,新增投資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天然地具有不斷下降的趨勢,而且缺乏社會關係資源的來自社會中下層家庭的學子們在現實中又缺乏進入這些企業的機會。大學生的權利意識、平等意識以及對社會公平與公正的追求帶來的就業壓力推動下的政策創新成為當前深化改革的推動因素之一,而宏觀政策向就業導向的轉變應是政策與制度創新的核心之一。

  “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正好為宏觀政策以就業為導向的創新調整提供了契機。經濟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市場的守夜人,政府在維護市場交易秩序的同時,宏觀政策理應以人的全面發展為核心,而就業導向應該成為宏觀政策的核心之一,“兩創”正是促進就業的戰略性舉措。

  創新不單單是技術創新,還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中國30多年的改革開放本身就是規模宏大的創新行動,今後創新發展的巨大潛能仍然蘊藏于制度變革之中。創新將打破要素流動的制度藩籬,賦予以人為核心的要素流動的自由,以促進經濟發展來創造更多的創業與就業機會,促進宏觀政策就業導向的真正落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