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傲嬌? 為啥法國人不愛打包剩菜
- 發佈時間:2015-06-17 08:31:53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慧
法國食品浪費十分嚴重,政府希望在餐館推廣打包文化,卻遭受層層阻力。餐館認為“打包是在侮辱我們的菜”;消費者則介意他人的眼光,稱“不敢打包”。
500個人裏只有1個人打包
在法國里昂開飯館12年的法布裏斯·莫亞,一點兒都不介意客人將吃不完的食品打包帶走,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他告訴《紐約時報》,平均每星期有500個人來就餐,最多只有1個人會打包。
法國政府最近公佈的報告稱,每年法國因為浪費食品損失2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91億元)。起草這份報告的社會黨國會議員加洛特認為,這意味著“生産和消費食品的體系出現了危機”。
在加洛特提出的36項建議中,包括推廣餐後打包的“狗食袋”(西方國家對打包袋的戲稱)。
英國《每日電訊》稱,在很多法國人看來,餐後打包剩菜與以美國快餐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餐館”緊緊聯繫在一起,是“重視分量而輕視口味”的表現。法國人的傳統做法是“或者吃掉,或者剩著”。
法國圖爾大學社會學家讓-皮埃爾·卡伯稱,上層社會和貧苦人群都沒有打包的概念。對於工薪階層來説,他們難得外出就餐,餐盤上通常不會剩下食物。有錢人則富有到了不屑于打包的地步。
加洛特承認,在法國推廣打包面臨著文化障礙。客人不敢要求,餐館會將這樣的要求視為冒犯。但食物浪費的嚴重性,迫使人們改變習慣。
政府數據顯示,法國有350萬人依靠慈善機構的免費食物過活。
剩飯説明沒家教?
法國“the local”網站稱,法國人排斥將剩菜打包帶回家的觀念從小就形成了,成年之後則因為對法律的誤解而強化。
法國餐飲諮詢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向“the local”網站透露,上世紀90年代,一些法國餐飲業的“大咖”曾嘗試推廣打包文化,卻以完敗告終。法國文化似乎天然地與打包相悖。
該國一家環保包裝公司的創始人洛朗支援餐後打包,但他也指出,自己從小受到的家教是要吃光碟子裏所有的食物。
他認為,這種習慣讓法國人根本用不著打包袋。“如果你無法吃完自己的食物,還將它們裝到袋子裏招搖過市,一定會遭遇周圍譴責的目光。這和不知道説‘謝謝’,以及不為女士開門一樣粗魯,證明一個人家教不好”。
也有人表示,法餐的菜量並不大,因而在多數情況下,確實用不著餐後打包。
與此同時,法國的餐館老闆擔心,讓客人把食物帶出餐廳,會讓他們攤上食品衛生問題的官司。
法國餐飲業集團俱樂部的高層讓-克洛德·厄德公開表示,允許客人使用打包袋違反了餐飲安全的規定。“法國法律不允許我們讓客人將食品帶出餐廳。如果客人因為這些剩菜而食物中毒,可以起訴餐館,餐館老闆就要承擔責任”。而這完全是對法律的誤讀。
打包只能偷偷摸摸的
據統計,90%的法國人在理論上支援餐後打包。但在實踐中,只有23.6%的受訪者這樣做過。那些拒絕打包的人給出的理由是,打包剩菜顯得小氣、不禮貌,甚至是不衛生的。
法國《世界報》發現,人們對於打包的顧慮多種多樣。59歲的埃裏克直言:“我不敢這麼做。上周我和太太還有幾個朋友一起出去吃飯,誰都沒有吃完自己面前的食物。當時我冒出了打包的念頭,並且和朋友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後一桌子人誰都不敢開口要‘狗食袋’。”
47歲的塞西爾告訴《世界報》,她嘗試過打包,卻不敢經常這樣做。她的打包頻率差不多是“一年一次”。當她打包時,周圍人都驚訝地看著她,好像她做了什麼出格的事情。塞西爾説,她這樣做是因為自己被食品浪費的數字震驚了。
68歲的亨利每次打包都要偷偷摸摸的。“我和妻子有時會打包,但只能偷著進行”。他不敢向服務員索要打包袋,所以當去餐館用餐時,妻子總會在身上藏一個塑膠袋。用餐完畢,亨利的妻子動作迅速地將剩下的食物裝到袋子裏;亨利則負責望風,隨時告訴她,“右邊有人經過,小心”。“我們為恥于打包而羞愧,這些食物我們付了錢,打包本應是我們的權利”。
自稱索菲的女士告訴《世界報》,每次她在餐館要求打包時,服務員都會瞪著無辜的大眼睛看著她,似乎不明白她在説什麼,或者她應該為自己提出的要求而尷尬。索菲氣憤地表示:“我想等餓的時候吃完我花錢買的食物,難道錯了嗎?是時候停止浪費了,我認為餐後打包很快就會普及。”(原載《青年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