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國銀行卡面臨"中國標準"考驗 外媒:換卡成本大

  • 發佈時間:2015-06-17 08:0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Visa和萬事達(MasterCard)進入中國銀行卡市場,這似乎為一場長期鬥爭畫上了句號——鬥爭的目的是打入一個由一家得到政府支援的服務提供商主導的行業。

  據英國《金融時報》6月16日報道,但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它們的戰鬥還遠未結束。

  報道説,去年10月,中國政府宣佈將向外國競爭者開放國內銀行卡市場,這兩家銀行卡運營商的股價隨之大幅上漲。

  已于6月1日生效的《國務院關於實施銀行卡清算機構準入管理的決定》允許境外公司申請人民幣清算業務許可證,但中國央行去年11月宣佈的一條單獨規定讓Visa和萬事達倍感頭疼。

  從今年起,所有在中國發行的銀行卡必須遵守《中國金融積體電路(IC)卡規範(V3.0)》(PBOC3.0)。分析人士表示,這是一個難題,因為這個技術標準與國際支付標準EMV(Europay、MasterCard和Visa的首字母縮寫)不同。Europay于2002年與萬事達合併。

  報道説,支付標準問題是中國技術民族主義引發的一系列混戰的最新一例。比如,中國在2003年曾試圖強迫所有在中國銷售的無線網際網路設備支援不同於全球性WiFi標準、由中國自主研發的Wapi標準。在受到科技行業施壓、與美國方面進行高層協商、面臨在世界貿易組織(WTO)被訴的威脅後,中國放棄了。

  要達到新的支付標準,Visa和萬事達必須改變卡片的生産方式,這可能帶來鉅額成本。

  “這將影響外國公司,但事情還沒有最終敲定,”曾任萬事達中國區總經理、目前是第一資訊(First Data Corp)大中華區總裁的陳啟彰(James Chen)表示,“這個難題或許能夠解決。問題是,留給Visa和萬事達的空間會有多少?”

  晶片卡正在日益取代安全性較低的磁條卡,指甲蓋大小的晶片封裝在世界各地的借記卡和信用卡上,這些晶片的基礎就是支付卡標準。儘管美國在採用“晶片密碼”(chip-and-pin)技術方面步伐緩慢,中國卻正效倣歐洲,試圖徹底淘汰磁條卡。國際上和中國的支付卡標準都使每次支付交易僅産生一次性數據,讓試圖克隆卡片的駭客無法獲取有用資訊。

  “我不認為(技術標準要求)會阻止(Visa和萬事達)進入市場,但這是一招緩兵之計,”諮詢公司Ovum的金融業科技分析師吉勒斯·烏巴格斯(Gilles Ubaghs)説。

  專家們表示,如果中國在WTO受到關於支付卡標準的挑戰,中國可能再次搬出安全方面的擔憂,就像中國當年試圖説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通過Wapi標準時那樣。

  報道説,本次允許外國公司申請人民幣清算許可證的新規定出臺之前,在2012年,WTO曾裁定中國不公正地歧視外國電子支付處理商。

  中國本土支付清算機構中國銀聯(China UnionPay) 2002年由中國央行批准成立。目前中國銀聯的主要股東包括一些國有控股銀行。

  中國各銀行確實也發行Visa、萬事達和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的信用卡(它們的支付是通過這些銀行的外匯網路完成的),但幾乎沒有中國商家接受這些信用卡。持有這些信用卡的中國人主要是在出境旅遊期間使用它們。

  根據支付行業簡訊《尼爾森報告》(The Nilson Report)的數據,中國銀聯在全球市場所佔份額提高迅速,其佔全球消費交易金額的比重已從2012年的6%提高到去年的10%。

  對Visa和萬事達而言,關鍵問題是:它們是選擇接受這個技術標準要求,還是要求美國政府再次向WTO申訴。儘管法律方面的挑戰可能會使它們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進一步推後,但法律專家們表示這兩家運營商非常佔理。

  香港中文大學(CUHK)法律系教授布賴恩·默丘裏奧(Brian Mercurio)表示,北京方面可能違反了WTO的要求,即成員國需採用國際認可的技術標準,除非有令人信服的理由需另起爐灶。

  中國標準的支援者表示,該標準包含了EMV標準不支援的額外特色功能,比如對近場通信技術的支援,該技術能實現“非接觸”支付。

  然而,“即使萬事達和Visa重新設計晶片來符合這一標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無損於這一點,即中國這樣做是在脫離國際標準另起爐灶,製造不必要的貿易壁壘,”默丘裏奧説。

  “Visa相信,在支付行業,全球通用的標準對於確保持卡人的方便和安全至關重要,”Visa公司表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