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鄭久強:“華夏第一煉鋼工”

  • 發佈時間:2015-06-17 01:30:5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文·李俊義

  ■週三有約

  河北鋼鐵集團唐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職工鄭久強,26年來始終堅守生産一線,勤攻關、敢突破,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一線技術創新帶頭人和技術型鋼鐵工人的典範,被親切地譽為“華夏第一煉鋼工”。

  1989年,鄭久強從技校畢業,成為唐鋼公司的一名職工。26年來,鄭久強在轉爐旁學習,在轉爐旁工作,和轉爐一起成長。在日常生産實踐中,鄭久強刻苦鑽研煉鋼操作技術,煉鋼技術水準不斷提高。

  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目測鋼水溫度是煉鋼最關鍵技術,煉鋼過程中溫度在1600—1700攝氏度之間,而出鋼溫度判斷誤差不能超過5攝氏度。鄭久強一爐接一爐地盯,學習根據鋼水顏色判斷溫度。1600多攝氏度的鋼水十分刺眼,一爐下來,眼睛就被刺得生疼,可鄭久強硬是連盯好幾爐,每天的眼睛都是又紅又腫。功夫不負有心人,在一次全廠技術比武中,他10次目測爐溫不超過5攝氏度,最準一次連1攝氏度都不差。1993年,23歲的鄭久強被破格提拔成為唐鋼歷史上最年輕的煉鋼爐長,打破了培養一名煉鋼工需要10年的紀錄。

  2002年,鄭久強參加了第一屆“全國鋼鐵行業煉鋼職業技能大賽”。過硬的技術讓他在比賽中輕鬆自如,特別是在目測爐溫項目比賽中,他目測報出的溫度與電子測溫計的數據完全吻合,最終摘取了“全國煉鋼狀元”的桂冠,被媒體稱為“華夏第一煉鋼工”。

  “幹就幹到最好,做就做到極致。”在一線工作中,鄭久強不滿足於“會煉鋼”,而是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多年來,他承擔了多個技術重點攻關項目,不僅使噸鋼的生産成本下降,而且突破了從經驗煉鋼向科學煉鋼轉變的技術瓶頸,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11年7月,以鄭久強名字命名的國家級創新工作室成立了。依託這一平臺,鄭久強憑藉豐富的實踐經驗,歸納了影響渣鐵分離效果的因素,歸納出系統的控制方法,有效解決了雙渣法冶煉工藝倒渣含鐵量大的難題。他通過創新工藝路徑,加強工藝控制,總結出雙渣前期高效脫磷技術、快速倒渣技術、降低雙渣倒渣過程中鐵珠含量技術等,均處於國內領先水準,年創效益1300萬元。

  國家級創新工作室不僅是創新的搖籃,也是培養煉鋼人才的搖籃。工作室成立以來,鄭久強製作了教學教材,為煉鋼工們詳細講解操作技巧。通過現場課堂、導師帶徒、技能培訓、技術難題會診、發明創造等多種形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職工廣泛參與技術創新。在鄭久強工作室的指導和培養下,唐鋼有3人成為國家級技術能手,十多人成為省市級技術能手。

  據新華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