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良種繁育 何以破題

  • 發佈時間:2015-06-16 16:29:21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孟靜

  2014年,全省小龍蝦綜合産值達到486.2億元。小龍蝦的養殖面積、養殖産量、加工出口量連續8年位居全國第一。15年的努力,我省把“一隻蝦”養成大産業,從生産、加工、餐飲、冷鏈、物流到電子商務,産業鏈條基本形成。

  然而,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瓶頸制約問題也依然沒能解決。13日,中國小龍蝦良種選育繁育研討會在潛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水産專家齊聚一堂,問診我省小龍蝦之“種”。

  中科院院士桂建芳認為,湖北在選種育種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系統性和科學性上還有待加強。

  潛江市水産局總工程師陶忠虎表示,我國小龍蝦最早都是來自日本的同一批次,經過80餘年的繁衍生息,近親交配十分普遍,有可能導致種質資源退化、生長緩慢、病害多等問題,在目前不能引進原産地種質雜交的情況下,選擇長江流域不同水系的小龍蝦開展良種選育顯得十分必要。目前,我省蝦稻共作生態繁育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千家萬戶搞種苗選育,成本過高,品質也無法保證。應成立專業的小龍蝦良種選育人才隊伍,開展專業的良種選育共作。”陶忠虎説。另外,生態繁育雖然能批量繁育蝦苗,但塘裏的蝦苗數量不可知、不可控,産卵率和孵化率無法確定,補投種苗的數量只能通過經驗判斷。

  省水産局産業發展處副處長袁文芳介紹,目前全國60%的小龍蝦來自我省,但苗種缺口仍然很大。每年全省苗種需求在400億尾左右,而我省目前只能滿足十分之一左右,人工繁殖的技術亟待推廣。省水産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馬達文表示,稻田養殖小龍蝦的生産水準全省極不平衡,有的單産100斤左右,有的達到300多斤。人工增殖是一種自然繁殖方式,不可控、不穩定。“我省小龍蝦人工繁殖技術在全國是領先的,但由於小龍蝦人工繁殖對技術要求高,推廣力度不夠,目前大部分為人工增殖,人工繁殖只佔全省1%至2%。”省水産科學研究院高工舒新亞認為,只有由人工增殖向人工繁殖轉變,才能使我省小龍蝦質優量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