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15分鐘文化服務圈”
- 發佈時間:2015-06-16 09:32:45 來源:中國財經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 北京市首家以“非遺”為主題的博物館——東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産博物館日前開館,體現東城區非遺傳承與保護成果的象牙雕刻、景泰藍製作技藝、雕漆技藝等數十個非遺項目展示吸引了大批參觀者。這是東城區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之一,也是落實北京市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政的具體措施。
北京市的公共文化服務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日前,北京在全國率先制定了貫徹中央兩辦文件的地方性省級實施意見(簡稱為“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其中包括《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基層公共文化建設的意見》《首都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創建方案》《北京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標準》《北京市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服務規範》。這些新政對加快構建北京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標準化、均等化、社會化和數字化,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做出了全面部署。
根據這些新政,到2020年,北京將基本建成均衡發展、供給豐富、服務高效、保障有力的全市基層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打下堅實基礎;文化設施建設應採取“2+X”模式,其中“2”是指每個文化設施應建有一個室內多功能廳和一個戶外文化廣場,“X”是融合各相關部門服務的綜合功能,可設置圖書室、展覽室、排練室、電影廳等。其中鄉鎮(街道)圖書館面積不少於100平方米,閱讀座位不少於30席,行政村(社區)圖書室閱讀座位不少於10席。
而此次新政的最大亮點,是北京未來將以步行15分鐘為服務半徑,統籌設置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構建“15分鐘文化服務圈”。同時,根據常住人口和服務需求情況,硬體設施可以打破行政規劃界限,跨鄉鎮、街道行政區域設置區域級綜合文化中心,提高服務水準和輻射範圍。
此外,基層公共文化設施應為提供市民看書報、參加文藝輔導培訓、演出排練、文藝創作、文化活動等20大類服務內容;每週的開放時間不少於56小時;每個社區文化室至少配一名文化組織員等。
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龐微告訴記者,北京目前建有市級、區縣級、街道鄉鎮級和社區村莊級,共四級公共文化網路,四級設施平均覆蓋率達到98%,設施總量達到6691個,但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發展還不平衡,針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方面的法規和規定也不完善。
北京市一直在不斷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作。其中海澱區從2012年開始著力打造15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去年發佈的“數字圓明園”就是項目之一;朝陽區對群眾文化隊伍的扶持力度一直在增大。從2009年開始,財政就連續投入資金扶持群眾文化隊伍建設,去年不僅投入1000萬元用於群眾文化隊伍建設,還安排1500多萬元財政補貼用於農村地區文化廣場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