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網際網路+”提升舌尖上的安全

  • 發佈時間:2015-06-16 06:07: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舌尖上的安全和“網際網路+”結合,將發生怎樣的變革?

  在第七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專家們描述的一張極具時代感的畫面引爆全場:假如一粒米從種子開始就採集數據,前期包括:生産地、生産者、種子來源、種植土壤、所施肥料、施藥次數、生長時間等,相當於完成了一張“出生證”;後期收割、運輸、儲藏、加工、銷售等資訊一併收集,這粒米便有了一張“身份證”。如果食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安全資訊都“留痕”,追溯得以實現。那麼,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這粒米的“前生今世”一目了然。如此這般,為食品安全多方參與、協同治理夯實基礎。如此這般,消費者的知情權得到滿足,倒逼農産品提升品質;監管者的資訊需求得到滿足,食品安全全程監管數據平臺的建立,將填平部門、地區之間交流不暢、傳遞不及時的資訊溝壑,為監管打開便捷、科學之門。

  在“網際網路+”時代,上述圖畫在技術上已成為可能。“網際網路+”將讓食品安全邁向精細化管理的時代。“從農田到餐桌”,既是一個實體的製造、提供過程,也是一個資訊的生産、傳遞過程。生産者需要市場資訊進行生産,監管者需要生産資訊進行監管,消費者需要産品資訊進行選擇。而在資訊供給上,網際網路技術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把握這個優勢,全社會都在積極行動。

  企業在行動,搶佔商機。百度的李彥宏、阿里巴巴的馬雲、京東的劉強東、奇虎的周鴻祎、小米的雷軍、華為的任正非等各路英豪都在積極佈局“舌尖上的安全”。2014年兩會期間,騰訊的馬化騰向全國人大提交的提案之一,就是“運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推進食品安全”。究其原因,食品安全是商家們著力解決的第一“痛點”,而大佬們選擇的破局的利器無一不是“網際網路+”。

  政府在行動,積極創新監管方式。過去“人盯人”的監管體制已經不適應時代,利用資訊技術、利用大數據,通過物聯網、晶片技術等建立食品流通追溯體系,做到“向上知道哪來,向下知道去哪”。當然無論技術有多完美,人都是終極的決定因素,技術的實操過程仍要強調人的主觀能動性。

  “網際網路+”時代,對監管者職業素養提出更高要求,也要求食品安全管理投入、監管體系職責劃分等方面進行制度重構與流程再造。

  消費者在行動,倒逼企業遵守食品安全規則。消費者用手機終端掃碼查看資訊,不僅可明白消費、放心消費,還可以參與監管。這使得監管部門、生産經營企業與消費者共同參與、捍衛食品安全的良好生態得以建構。

  “網際網路+”的風口給食品安全插上了技術的翅膀。你我一起努力,建立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式控制制、社會共治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