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態優先 綠色發展

  • 發佈時間:2015-06-15 11:32:37  來源:濟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濟陽加大設施投入 發展生態農業

  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盛夏時節,走進位於濟陽縣城的濟北公園,樹木綠意盎然,花草爭奇鬥艷,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怡人,人們三五相約來到這裡欣賞美景,好不快樂。近年來,濟陽縣確立了“環境立縣、生態興縣”的發展理念,通過大力實施“生態立縣、工業強縣”戰略,加大生態環保設施投入及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等措施,一個天藍水清、空氣清新的生態家園初步展現。

  圍繞“現代氣息綠色和諧”的總體思路,近年來,濟陽累計投入3億多元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4000多萬元完成了縣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使得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了90%以上;投資2億元建設熱電廠項目,實現了城區集中供熱;投資600多萬元建設了7處鎮級生活污水處理站並配套污水管網,實現了鎮駐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投資4000多萬元建成了7座生活垃圾轉運站,配備垃圾壓縮轉運車輛61輛、環衛工人1600余名,實現了城鄉環衛一體化全覆蓋;建成集生態、園林、娛樂、休閒于一體的濟北公園,並大力實施環境綠化、美化,完善生態林業體系,打造“柳樹之鄉”,森林覆蓋率達到23.97%,生態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一個天藍水清、空氣清新的生態家園初步展現。

  今年,濟陽充分利用報紙、電視、網路、世界環境日、地球日等媒體和節日對生態創建工作開展廣泛宣傳,營造了全民參與環保的良好氛圍。集中開展了整治取締“十五土小”企業專項行動,共拆除各類土小企業150多家,有效震懾、打擊了環境違法行為。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行動,在農村大力開展“六清”、“五化”工作,解決農村臟、亂、差現象,開展綠化、亮化工程,農村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生態環境優美宜居。截至目前,全縣10個鎮(街道)中已建成國家級生態鎮6個、省級生態鎮3個,建成660個市級文明生態村,生態文明程度不斷提高。

  為從根源上防治污染,濟陽堅持淘汰落後産能,對“兩高一資”項目堅決亮“紅燈”,嚴格把好項目建設關口,環評執行率和驗收合格率均達到100%。濟陽還通過實施産業生態工程,發展優質高效生態農業,推進特色品牌基地建設,先後培育開發了“太平寶”西瓜、“垛石”櫻桃番茄、“曲堤”黃瓜、“仁風”富硒西瓜等綠色、無公害農産品,全縣有機、綠色、無公害農産品認證數量達到60個,種植面積比重達到60%。

  (本報記者 王寶靜 通訊員 徐愛雲)

  章丘白雲湖鎮讓發展“綠”起來

  生態,是白雲湖最為之驕傲的一張金名片。2011年,市委、市政府傾全力取締白雲湖周邊地區違法違規廢舊塑膠經營以來,全鎮將生態環境作為最大優勢,將綠色轉型作為發展主題,打造生態産業,崛起綠色經濟,走出了一條“綠意盎然”的發展道路。

  在白雲湖淡水養殖示範園內,一群群帶有“電子身份證”的甲魚在快樂的生長著。為防止出現大量速生甲魚冒充生態甲魚的現象,白雲湖生態甲魚全部安上了這種“電子身份證”,並建立“電子檔案”,有了“身份”的生態甲魚每斤賣120元左右,比普通甲魚貴3倍,且供不應求。像這樣,該鎮順應農産品“綠色、安全、生態、高效”的發展新趨勢,立足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優勢,以發展生態精品農業為方向,按“基地規模化、産品標準化、生産組織化”的思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

  目前,全鎮已形成水産養殖、苗木花卉、有機果品、湖特加工等四大農業産業發展格局,其中水産養殖1.51萬畝,年産量12400噸,特種水産養殖3000畝,年産量2000噸;苗木花卉種植面積2800畝,從業人員500余人;有機果品300畝;特色湖産已形成蓮藕類、禽蛋類、水産類、葦編類4大類、100余個品種。2011年生態治理行動以來,全鎮新增農業協會、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85個。在生態農業的支撐下,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全鎮22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本報記者 劉媛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