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心理學知識賺錢

  • 發佈時間:2015-06-15 07:00:2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6月13日,深圳南山深圳大學城,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匯豐商學院報告廳。一場名為“PSY+網際網路”的活動正在上演,主題是:CEO的創業心理學。

  這是一場很難歸類的活動,既非心理學講座,也非創業者論壇。這種強烈的跨界感,也是活動主辦方壹心理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這家心理學細分領域的新媒體,創業數年間相繼推出心理FM、口袋心理測試等APP以及心理學人網路社區——心理圈,逐漸成長為國內最大的心理學網路服務平臺。

  在旗下多個心理學應用獲得海量用戶之後,公司創始人黃偉強決定讓原本低調的“壹心理”品牌走上前臺。而提高在大眾領域的知名度,也是投資方北極光去年A輪投資數百萬美元後最主要的要求。

  增加品牌曝光度的一個做法,便是推出類似TED大會形式的“PSY+跨界演講”系列活動。

  ●南方日報記者 牛思遠

  創業故事 千萬級用戶沒花一分錢推廣

  “我們現在用戶有1000萬,沒花一分錢做推廣。”黃偉強得意地説,目前同行中的第二名,用戶量還不到50萬。

  2008年,畢業于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心理學專業的黃偉強和他的“小夥伴們”一起創建了藍心網,成為當時流量最大的心理學網站之一。後來,黃偉強“二次創業”,于2011年10月創立了心理網,並在近一年後正式更名“壹心理網”。

  如今,壹心理全網註冊會員1000萬,是國內訪問量第一的心理網站。其中,壹心理網站會員500萬,日均網站獨立訪客20萬,頁面訪問量100萬;心理FM的APP註冊用戶300萬,口袋心理測試客戶端註冊用戶200萬;其心理學人網路社區“心理圈”,則活躍著158個心理社團、576家心理機構以及3317位心理諮詢師。

  作為專注於心理學這個細分領域的創業公司,壹心理用4年不到的時間做到千萬級用戶量。在黃偉強看來,這個成績充分説明瞭自己公司執行團隊在平臺運營能力上的強大。

  事實上,這也是黃偉強本人的標簽。這位心理學專業出身的創業者,有著深諳大眾心理的獨特能力,這讓他在網際網路社交平臺興起的時代頗能“呼風喚雨”。

  早在2008年,黃偉強就是玩“飯否”的潮人。微網志、陌陌、豆瓣等很多網際網路社交産品,他都是前100萬用戶。2009年新浪微網志興起,黃偉強又成了第一代“草根達人”,他在2010年的粉絲量在總排名中高居第33位。

  在騰訊推出微信後,黃偉強也是最早的嘗鮮者。2012年他曾幫助一位朋友在一週時間裏增加了100萬微信粉絲。而壹心理自有公眾號也幾乎是微信最早一批經過認證的公眾號,充分利用了平臺初期受眾的知識焦慮,在零推廣的情況下迅速實現了超10萬關注者。

  “不同的平臺有不同的生態環境,不同的時間節點也有不同的做法。”對於如何利用開放平臺提高流量,黃偉強一言概之:“反應一定要快,第一時間入駐開放平臺是有紅利的。”

  現在,壹心理旗下的産品已經形成了龐大的社交媒體矩陣:僅在微信公眾平臺就有“壹心理”、“心理FM”、“壹心理測試”、“趣味心理學”、“治愈係圖片”、“心靈治愈課”、“熱點心理學”等眾多公眾號。在新浪微網志上,公司旗下也有@壹心理、@心理FM、@心理圈、@心理學入門;網易微網志上則有@實用心理學等。

  而除了官方網站、移動APP矩陣和社交媒體矩陣,壹心理在人人小站和豆瓣平臺這兩個平臺上分別擁有110萬和80萬用戶,其他新聞及郵箱客戶端共計700萬用戶,並悄然進入方興未艾的瀏覽器輕應用——UC瀏覽器輕應用260萬用戶;QQ瀏覽器輕應用820萬用戶。

  産品特色 做細分領域的“果殼網”

  “我們更像心理學領域的果殼網,而不是知乎。”黃偉強説,壹心理的定位是做一個連接專業心理學人士和社會公眾的平臺。這種定位之下,知乎那樣UGC(用戶原創內容)便行不通了,因為壹心理要傳播的不是沒有技術含量的“心靈雞湯”,而是需要專業人士來做的心理學知識應用。

  從團隊結構和用戶特點上,壹心理也與果殼網非常像。壹心理團隊主要由專業編輯和網際網路運營人士組成,超過50%的成員是心理學學士、碩士或博士。目前網站用戶呈現出較高的專業化特點,其中約有10%是心理學專業人士,80%是心理學愛好者。

  壹心理網站也像果殼網,是一個兼具媒體和社區功能的主題網站。在壹心理網的“心理學雜誌”欄目,有100多位兼職翻譯,每天翻譯國外最新的心理學資訊,並與國內各大高校心理係、國內知名心理機構保持緊密合作,從心理學的角度,為網路用戶、傳統媒體的用戶解讀最新的新聞事件。

  這種做法,與果殼網在熱門事件中的科普專家形象頗為相似。不過,相比起果殼網偏向理工類的科學話題,壹心理的內容明顯與普通公眾要更接近一些,而用黃偉強的話來説,心理學作為“社會科學中最科學”的專業,是能夠馬上應用在生活裏的。

  “我們現在最受歡迎的文章大多數是婚戀、職場等話題,這些都屬於心理學範疇。”黃偉強介紹,而在這種訂閱專欄文章的方式之外,壹心理還提供了三個遞進關係的應用産品:心理電臺、心理測試和心理諮詢。

  其中,心理電臺主要為大眾提供“治愈係”心理FM節目,將積極心理學的元素融入到聲音裏面,以達到“治愈心靈”的效果。心理FM作為最成功的心理應用之一,截至2014年12月已在17個有聲平臺上線,有330多位心理主播,300萬註冊用戶,每天節目收聽次數超過110萬。

  如果説心理電臺還是一個淺層的應用,那麼心理測試則在專業性上更進一步。壹心理為個人用戶、各大合作網站、傳統媒體以及企業用戶提供不同類型的心理測試。1200多個心理測試包括不計算常模樣本的趣味測試,以及用於專業測試的自評量表。

  而專業性最強的心理諮詢服務,並不由壹心理直接提供。依託於心理學人線上社區“心理圈”,壹心理網羅了全國超過3400個心理機構、團體、諮詢師,並認證了超過300個專業人士成為其心理諮詢師。

  行業分析 2B業務掙錢 2C業務等風來

  作為新媒體和知識社區類型中最出名的兩個中國創業公司,果殼和知乎在很長的時間內也幾乎被認為是國內“唯二”的此類公司。但無論是果殼還是知乎,在商業模式上都一直遭遇質疑。壹心理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考驗。

  2010年3月,美國問答SNS網站Quora獲得首輪融資,初創估值已是8600萬美元的規模。同年11月,果殼上線,12月,知乎上線,這兩個致力於經營高品質內容及高素質用戶的網站被認為是Quora“在中國下的兩個蛋”。

  在創辦初期,知乎與果殼的用戶重合度極高,但此後有著工程師特質的知乎在産品開發上迅速發力,保持較高的用戶量增長,社區活躍度持續提升;而濃重科學家特質的果殼則屢屢抓住新聞熱點,借力社交平臺和媒體轉載擴大了品牌知名度與公信力。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果殼醞釀並啟動了轉型計劃,與一些商業科技品牌合作,為他們講述品牌故事。據稱,這個商業玩法在2012年、2013年分別給果殼網帶來了500萬元、1000萬元的收入,在2014年的目標則是2000萬元。

  與此同時,果殼又結盟美國免費網路公開課平臺Coursera,成立MOOC學院,翻譯並引進海外的教育資源,然後導入學習慾望強烈的自有用戶,進而利用媒體品牌去尋求更多的課程授權,試圖打造全球線上教育在中國地區的分發入口。

  相比之下,憑藉心理學的天然特性,壹心理一開始就找到了掙錢的路子。心理學諮詢作為一種傳統服務,一直就有專門的心理學諮詢公司在做這種業務。壹心理的合夥人之一郭永興,就曾從事這個工作,服務過不少國內外的500強公司。

  “外國企業採購心理學諮詢服務,主要是作為員工福利,中國公司則是把這個當作管理諮詢服務的一種。”郭永興介紹,在加入壹心理之後,這位心理學博士把大量的線下心理諮詢公司與心理諮詢師引入壹心理平臺,而壹心理則為他們提供EAP(員工心理援助項目/全員心理管理技術)服務支援。

  但在這種收費的2B服務中,壹心理提供的只是能夠通過網路完成的標準化産品,如用問卷開展的心理評估,一對一的心理諮詢則交給線下的心理諮詢公司或心理諮詢師。在黃偉強看來,在大眾還沒有形成付費購買心理服務的習慣時,先做好企業市場是一個現實的選擇。

  投資人點評

  北極光創投投資經理于芳:

  垂直細分領域更易建立完整生態

  我本身也是壹心理的粉絲。他們的網站有一段時間就是我網頁打開的默認頁。

  壹心理和果殼、知乎一樣,都是重度內容分享社區,連接用戶和行業專家,為用戶提供更精準、優質的資訊。壹心理和知乎、果殼不一樣的地方是,它的內容更加聚焦,專注於心理學領域,也正因為如此,壹心理比果殼和知乎更容易建立自己線上和線下的完整生態。

  此外,壹心理有了線下專家和資源的優勢,有更多的想像空間。不僅能更及時有效地服務線上用戶,而且能拓展出更多的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心理服務,比如線上的心理諮詢、心理培訓,以及針對企業員工的系統心理學服務等,這是當前中國現階段大眾需要的,也是未來的趨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