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收藏宜選題材好畫工好品相好的作品

  • 發佈時間:2015-06-15 07:00:1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廣府舊事——19世紀廣州外銷通草畫中的城市生活》展覽在廣州博物館開展,共展出了50多件(套)描繪19世紀城市生活的通草畫作,呈現了一百多年前廣州市井百態、居家生活、水城文化、節慶民俗等風貌。

  通草畫自19世紀隨著中外頻繁往來的商貿流通在廣州興起,一度被譽為“中國風物的手繪照片”,後由於攝影術的發明以及難以保存等原因,至今留存的數量較為稀少。有關專家表示,通草畫作為我國海上絲綢之路中中西方交流的見證,具有較好的歷史文化和收藏價值,入手時要特別注意挑選品相、題材和畫工等方面均較好的作品。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 實習生 曹紫旖 通訊員 林漫懿

  ◎亮麗輕便

  東方風情的中國“名片”

  通草畫是廣州地區特有的商業繪畫品類,它的興起與當年西方國家與中國密切的貿易往來相關,也見證了廣州作為通商大港在海上絲綢之路中的歷史地位。

  有關資料顯示,18至19世紀,中國茶葉、絲綢、瓷器等商品大量出口,在西方掀起了一股“中國熱”,在攝影技術尚未發明前,來中國遊歷或經商的西方人迫切希望能將自己在東方的所見所聞生動具象地帶回本國,在這樣的需求下,通草畫成為還原美麗獨特東方風情的載體。

  據了解,通草畫是一種用水彩顏料在植物“通脫木”莖髓製成的通草片上繪製的繪畫,通草片又輕又薄、接近半透明,經光的折射,色彩亮麗。“這種天然的植物纖維,使水彩的顏色可以牢固持久,且成本低廉,因此成為當時廣為採用的畫紙。”粵海第一關紀念館業務部主任易琳介紹,“而且由於通草的樹莖尺寸有限,故而通草畫十分輕便、小巧,外商容易攜帶。當時西洋畫紙主要依賴進口,價格高昂,相比之下通草畫大受歡迎,風行一時,幾乎家喻戶曉。可謂是當時廣州乃至中國的’名片’。”

  ◎中西合璧

  海上絲路往來的見證

  “在通草畫中,人物和生活場景成為最常選用的題材,是反映廣州口岸風情和市井百態的歷史記載。這些通草畫的內容涉及中國當時各行各業社會百態、節日慶典風情民俗、茶葉絲綢瓷器的生産和銷售等,可以生動直觀地介紹廣州的風土人情。”易琳説。

  據悉,通草畫多為外國商人定制的外銷畫,畫匠們多集中在十三行一帶,由於大量出口需求,進行了大批量繪製,賣給各國商人。當時,畫匠們受到西方畫的影響,又為響應西方商戶需求,在創作過程中融入了西方的繪畫特點。同時,又結合了中國的本土風情,所創作出來的作品中西合璧,大多生動有趣且細膩傳神,深受歡迎,後漸漸成為西方人的收藏品或相互饋贈的佳品。

  “通草畫在19世紀廣州的中外經貿以及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中西交流的橋梁。”她補充。

  這也得到了廣東省集藏投資協會秘書長方華鋒的認同,他表示,除了收藏和做禮物用,在清末,通草畫還是西方國家了解廣州的風俗習慣和真實寫照的一個重要途徑,“就如同一本歷史書,翻閱它們,能讓你了解到更多那個時代的不為人知的事。”

  ◎數量稀少

  收藏價值較高

  至上世紀初,隨著攝影術的興起、通草畫難以保存等因素,通草畫製作和銷量大幅減少,並開始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又由於當時通草畫大量用於外銷,廣州城內人知道通草畫的較少,收藏有關畫作的藏家就更加稀少,在國內甚至難以見到。

  由於稀少且有特殊的歷史意義,其價值逐漸被收藏界挖掘,“早在2001年,上海曾拍出兩張通草畫,成交價格就在兩萬元左右。現在品相和題材較好的,價格能達數萬元左右。”

  方華鋒説:“近年來,通草畫行情上漲的原因一是紙張原材價格較昂貴,加上留存得不多,目前這種繪畫技藝和畫匠也並不多見。”據了解,目前光是通草的價格,每公斤單價就要近200元,有的甚至將近500元。而有資料顯示,早在2013年,通草紙從年頭每斤220元升至年尾每斤360元,一年間價格上漲了64%。

  “另外,因為受到通脫木本身莖髓大小的限制,越大張的通草紙越珍貴。”他建議,通草畫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感興趣的藏友可以入手收藏,但由於紙張薄脆不易保存,藏家要注意選擇題材好、畫工好並且品相較好的品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