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裏的市場基因
- 發佈時間:2015-06-15 03:32:2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去年11月,中國種子協會公佈首批中國蔬菜種業信用骨幹企業,15家企業中,山東有三家入榜,山東華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
華盛農業一直被視為“銷而優則育”的典型蔬菜種企,上世紀末開始闖出了一條從代理國外種子到自主研發育種的轉型之路。如今,該公司品種不僅在國內市場上倍受歡迎,而且已經成功“走出去”。華盛農業的“育种經”,念得到底有何不同?本期與您一起走進山東華盛農業股份有限公司。
本報記者李飛
6月初,華盛農業董事長李興盛剛剛從波蘭的克拉科夫市回到山東青州,巴基斯坦的種子經營商們就趕來談合作的事宜了——代理華盛農業的蔬菜種子。
“在南韓、印度、巴基斯坦和東南亞的蔬菜種子市場上,我們已經慢慢站穩腳跟了。此行的目的主要是考察東歐市場,為華盛種子‘走出去’找準育種方向。”華盛農業外貿部經理劉超所説的“此行”,是包括他和李興盛在內的華盛農業一行6人赴波蘭克拉科夫市參加2015年世界種子大會的行程。
5月23日,華盛農業帶著精心準備的“玉珠”西葫蘆種子、“CR春峰”白菜種子、“長勝”辣椒種子等趕赴波蘭。除展示品種和企業形象之外,“最大的收穫是加深了對東歐市場的認識!”劉超告訴記者,與國內不同,東歐的蔬菜需求主要集中在西葫蘆、蘿蔔等幾個品種上,而且市場更歡迎個頭兒小一點,品質好一點的“小而精”蔬菜。“不僅是東歐市場,我們也希望通過參加本屆世界種子大會深入了解一下中東市場。”
事實上,華盛農業三四年前就已不斷關注中東市場,並通過黎巴嫩的一家企業在中東二十多個國家進行了試種,目前正著手進行商品化開發。
不遺餘力地了解市場!對華盛農業這家脫胎于種子代理商,“銷而優則育”的蔬菜種企來説,骨子裏就帶著市場基因。
市場説了算
◇◇商品性好的種子,緊俏的時候比其他品種價格高;集中上市時,又比其他品種銷得快◇◇如果説西葫蘆品種一直是華盛的“金牛”産品的話,辣椒、蘿蔔、西瓜等則是名副其實的“明星”産品
創辦于1994年的華盛農業,靠代理國外大牌種子起家,很快打開了市場,也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商業化育種轉型的原始資本積累。1998年,華盛啟動轉型,開始自育品種。經過了2001年~2002年的最困難階段後,終於在2006年春天育出了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土生土長的“冬綠”西葫蘆良種。憑藉著良好的商品性,華盛西葫蘆品種備受市場歡迎,僅用一年時間就把青州主場的“洋種子”驅逐出去了。
“我們父子兩代做種子經銷,從90年左右就開始賣種子了。”青州市高柳鎮的種子經銷商邢貴陽非常認可華盛“綠尊8108”西葫蘆品種,“2012年,我開始接觸‘綠尊8108’,從試銷推廣的情況來看,這個品種無論從顏色、長勢、産量還是商品性上來看,都是非常不錯的。”
華盛農業2008年育成的“綠尊8108”西葫蘆品種,適宜早春和秋保護地種植,如今在全國早春市場上佔20%的市場份額,局部市場上佔到60%以上。
邢貴陽告訴記者,一般西葫蘆品種顏色要麼不夠綠,要麼綠得發黑,而且白花斑比較大;但“綠尊8108”是翠綠色的,白花斑小。商品性非常好,市場上西葫蘆緊俏的時候,“綠尊8108”要比其他品種價格高;西葫蘆集中上市時,“綠尊8108”又比其他品種銷得快。“而且,長勢也很協調,這樣就方便了農民的田間管理。”邢貴陽説。
如果説西葫蘆品種一直是華盛的“金牛”産品的話,辣椒、蘿蔔、西瓜等則是名副其實的“明星”産品。
四五年前,青州市何官鎮匯泉種子經營中心開始經銷華盛西葫蘆種子,賣了一年就開始代理華盛“長勝”尖椒種子。“我是先接觸華盛公司的人,後接觸的華盛種子。”匯泉中心負責人崔光慧是個直爽人,她告訴記者,中心每年銷售尖椒種子4萬包左右,“長勝”少説也能賣2.5萬包,而且品質也沒話説。
距離匯泉中心三十多公里外的譚坊鎮下坡村,村民蔣春強種的也是“長勝”辣椒。蔣春強2011年開始試種該品種,連續坐果能力強、品相好、抗性也不錯,“長勝”的主要性狀在蔣春強看來是“誰種誰知道”,而商品性則是“看了就知道”。
“跟相親一樣,人家來買咱的辣椒,不都是先看第一眼順眼不順眼嘛?!”説完辣椒,蔣春強的玩笑話鋒一轉,“買西瓜就不一樣了,都是要先嘗一口甜不甜。”
種了13畝西瓜的蔣春強,看中了“華盛極品”西瓜“糖度高”的良好性狀,6畝多地裏種的是這個品種。
“既然好,為啥不全種上這個品種?”記者問。
“不能把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裏啊。”蔣春強笑答。
分享與聯盟
◇◇科研人才“三角結構”內部所形成的分享機制,大大促進了商業化育種理念的紮根◇◇靠聯盟“科企合作”,“蔬菜新品種展示”、“蔬菜優良品種轉讓”兩個共用交流平臺發揮了大作用
距離華盛農業一千多公里外,種植大戶張林華在湖北省恩施州巴東縣野花坪村流轉了300畝山地種植蘿蔔,每畝地的流轉價格是700多元。
江漢沃野上的肥田,每畝地的流轉價格平均也就在700多元,張林華以這樣的價格流轉山地,底氣何來?
“效益高,我自然敢高價流轉。”張林華所種的蘿蔔品種,正是華盛農業2010年培育的“天山雪”。“皮白,個頭兒均勻,口感也好。”張林華的300畝地,總共用了600多罐“天山雪”,平均一畝地的用種成本在100多元左右。由於品種好,張林華的蘿蔔在市場上很暢銷,收購價要比普通蘿蔔高出1毛錢左右,算下來,張林華在一畝地上,5個月時間種三季蘿蔔能賺近2000元左右。
張林華或許不知道,這個給他帶來高效益的“天山雪”蘿蔔種子,是華盛農業研究員曹克友的得意之作。“天山雪、春雪玉、玉峰、富美一號…”山東農業大學蔬菜育種專業學成之後,曹克友來到華盛農業,從事蘿蔔育種工作,四年時間裏他已參與育出了不少市場認可的成果。
觀察育種材料、做雜交計劃、觀察和記錄農場試驗…這些工作曹克友每天都在做。“也經常出差去恩施,一方面湖北是華盛的主要市場,另一方面那裏也適合蘿蔔育種。”曹克友説。
在曹克友看來,蔬菜育種技術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會以常規育種為主,但分子育種技術的輔助作用同樣不容小視。他告訴記者,以前選育一個抗病材料,要到最容易發病的地方大量種植,觀察哪一株可以成活下來。“現在在分子實驗室裏篩選抗病材料,少用60%的勞動量,還能提高60%的準確度。”
這個給曹克友幫了大忙的實驗室,正是由他的校友袁曉偉負責建起來的。“實驗室是去年2月正式運作的。2013年,公司籌劃建設這個實驗室時,我正好博士畢業,入職上崗負責這件事。”袁曉偉所説的這個實驗室,全稱是“山東省葫蘆科蔬菜生物育種重點實驗室”,以西葫蘆、黃瓜、西瓜等作物為研究對象,主要承擔抗病分子標記篩選、純度鑒定等科研工作。
李興盛告訴記者,在華盛農業的125名員工中,科研人員就有46名。像曹克友、袁曉偉這樣的碩士、博士研究員有15人,國外專家有3名,特聘國內專家教授有15名。
科研人才“三角結構”不僅適合育種技術需要和企業發展的實際,更重要的是“三角結構”內部所形成的分享機制,大大促進了商業化育種理念的紮根。
“和科研院所的育種理念不同,企業育種一定要市場認可、農民買單才行。”袁曉偉的商業化育種理念,相當程度上得益於華盛農業“科研分享會”。
每個月的第一週和第三周,華盛農業科學研究院的崔成根院長,都會親自或邀請他的朋友們,與公司的科研人員分享世界上最新的育種理念。這位被華盛農業誠意邀請來的南韓專家,不僅帶來了他的技術和想法,而且連同他在南韓的“種業朋友圈”一併帶來了。“這個圈子有9個人,年紀大的已經75歲了,年齡最小的崔院長也有65歲。每次一個小時的分享,我們受益匪淺。”袁曉偉説。
對華盛農業來説,育種科研的共用機制,還不僅僅囿于“三角結構”內部。2010年,由華盛農業牽頭的12家企業和兩所農業高等院校、6處專業科研機構及20多位業界知名技術專家組成了“山東省蔬菜種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盟運作僅兩年時間,即被認定為省級示範聯盟。
靠聯盟“科企合作”,“蔬菜新品種展示”、“蔬菜優良品種轉讓”兩個共用交流平臺發揮了大作用。自聯盟成立以來,成員單位已累計投入1200萬元用於科研工作。5月20日,聯盟在青州舉辦第五屆蔬菜新品種展示會,共展出了400多個瓜菜新品種。
新品種不斷涌現的同時,一批“沉睡”的老品種也在市場上綻放新顏。“魯厚甜1號”甜瓜品種是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育出的一代雜交種,該品種早在1999年就參加了全省厚皮甜瓜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畝産較對照品種增産70%以上;次年參加生産試驗,也比對照品種增産了45.1%。而且外觀、口感都比“洋種子”更受市場歡迎。
但是,由於科研院所精力有限,“魯厚甜1號”遲遲沒有商品化,直到華盛農業買斷該品種權之前,年供種量始終徘徊在幾公斤的數量級上,農民甚至需要托關係才能買到。
就在聯盟成立的第二年,華盛農業與山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簽訂“魯厚甜1號”轉讓合同,以500萬元的價格買斷了該甜瓜品種權,才喚醒了這個“沉睡”了十年的好品種。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