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負面增多,大眾還有多少底氣?

  • 發佈時間:2015-06-12 15:31:54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何侖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中國媒體上,大眾從來不缺少話題,這次是因為其1~4月全球銷量出現了5年來首次下降,另外,在其全球最大的市場上,一汽大眾5月份銷量出現“斷崖式”下滑。大眾真的不行啦?

  問:“斷崖式下滑”、“雪崩”、“腰斬”、“神車危機”、“神車的黃昏”(套用了瓦格納歌劇《神界的黃昏》),媒體用這些詞來形容一汽大眾銷量下滑。雖然一汽大眾5月份銷量“同比下降45.7%”之説被辟謠,但在主流合資企業中同比跌幅最大——20%左右,也是事實。主要原因是什麼?按一汽大眾的説法,是因為生産邁騰和CC的轎車二廠在3月份和4月份展開了大規模設備改造。這可信嗎?

  答:一汽大眾銷量如果真有所謂“斷崖式下滑”,那一定是出了突發的、嚴重的天災人禍,外人不會不知道。現在媒體所説的那些原因,無論是速騰後懸架召回,還是一汽反腐的影響,還是一汽大眾沒有SUV,或者是壓庫問題,都不是最近的突發事件,而是老問題了,所以,即便這些因素都在悄沒聲地起作用,一汽大眾靠著自身的體系能力和慣性,還不至於出現“斷崖”。

  一汽大眾銷量下滑幅度高於主流合資企業的主要原因是“大規模設備改造”,這種情況並不鮮見,其他企業也有過類似的經歷,只是過後銷量回升時,媒體便興趣全無了。一汽大眾的情況到底怎樣,要看半年甚至全年的銷量,不宜迫不及待地下結論。

  問:媒體對大眾集團的前景也不看好,因為大眾1~4月份全球銷量同比下降2.2%,大老闆皮耶希辭職帶來了很大的不確定性,利潤不如豐田,福布斯品牌價值榜上排行下降等等。您怎麼看?

  答:銷量同比下降,大眾並不孤獨,1~4月豐田全球銷量也同比下跌2.2%,正好一樣。除此之外,看衰大眾的其他因素還是比較客觀的。

  但也要看到大眾的另一面,綜合各種因素,來分析比較。比如研發問題。鉅額研發投資與企業的創新能力直接相關,而創新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未來。根據普華永道發佈“2014年度全球公司研發排名”報告,大眾汽車集團研發費用高達135億美元,已經是連續4年排名世界第一。排名前10的企業中,除大眾和豐田外,都是IT和制藥企業。豐田以91億美元排名第六,佔營收比例3.5%,比大眾的5.2%低了1.48個百分點。

  問:這個報告我也看過,但在其中的“創新力排名”中,大眾和豐田都不在前10,看來投入和産出不成正比呀。

  答:汽車是傳統企業,創新力自然比不上新經濟企業。車企應該和車企比。不久前(德國)汽車管理中心和普華永道聯合舉辦第十屆年度全球汽車創新獎,大眾汽車集團獲“2015最具創新汽車製造商”大獎,還得到了“近十年最具創新汽車製造商”特別大獎。此外,在“車聯網”、“汽車概念”、“傳統驅動”及“安全系統”評選中,大眾都拿了頭獎。

  主辦者在頒獎辭中稱:大眾在過去十年中共研發了1251項獨立創新,其中212項在全球首屈一指。其中提到的兩個“突破性創新”技術最有意思:一個是奧迪矩陣式LED車燈,説明奧迪“燈廠”並非浪得虛名;二是“幹式”七速雙離合變速箱,這會讓不少國人回不過神來。

  問:我想起了新一代奧迪搭載了新款2.0TFSI發動機,140千瓦,320牛米,百公里綜合油耗為僅為5升,而豐田凱美瑞混合動力版的綜合油耗是5.3升,雷克薩斯ES混合動力版是5.4升,而且混合動力系統還更貴,加上現款132千瓦的奧迪A4L在加速和最高車速數據上就優於這兩款車,所以有人説,新款奧迪發動機等於直接把豐田的混合動力給廢了。您怎麼看?

  答:這叫聳人聽聞。混合動力技術可與任何高效發動機匹配,即便是所謂終極新能源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也需要混合動力中的電機、電控、能量回收等技術,而豐田的混合動力和氫燃料電池技術都是全球領先。奧迪的新款發動機不可能替代豐田的混合動力,但如果能和豐田的混合動力結合在一起,會産生什麼樣的效果,這種想像還有些價值。

  問: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奧迪新發動機使用的米勒/阿特金森迴圈發動機技術,豐田、馬自達早就用了,有什麼了不起的?

  答:這叫似是而非。沒錯,米勒/阿特金森迴圈發動機技術的原理誰都知道,但奧迪了不起在能把這種原理在設計和工程上做到超越所有對手,把它發揮到最佳,類似第一個推出汽油直噴汽車發動機的是三菱,但真正使它在市場上成功的是大眾。

  問:看來,面對未來大眾還是很有底氣的,那和豐田相比到底怎樣?

  答:去年,我兩次談到過這個問題(參見《豐田與大眾,角逐全球誰更強?》、《車企使用新技術要冒多大險?》)。我感覺,上帝是公平的,沒有讓一家企業集所有優勢于一身,就大眾和豐田這兩個冤家對手而言,讓大眾在技術上具有突出優勢,而讓豐田擁有各主要方面的均衡優勢。

  大眾的技術優勢源於它的工程師文化,但這種“引領需求”的文化比較極端了一些,也成了它的最大弱點——對消費者自身需求和感受的漠視。去年大眾董事長文德恩接受德國《明鏡》週刊記者專訪,在回答大眾在美國市場上的問題時説,我們發現,很多美國人每隔兩三年就要換一輛“看上去不一樣的”新車,而大眾沒有對這種需求予以響應。

  在美國混了那麼多年才發現這個問題,跟在中國投資生産了20年後才發現中國人喜歡“簡單的大車”(大眾前董事長畢睿德語)一樣,都是這種工程師文化的體現。DSG、速騰後懸架召回一波三折,也有這種文化的影子,也就是人們常説的傲慢。

  大眾的這個缺陷正是豐田的一個強項。市場驅動文化是豐田企業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這種以“滿足需求”為主導的文化對消費者充滿了謙卑,對他們的意願高度敏感。5年前豐田章男到北京就召回事件向中國消費者道歉,發佈會前還要向豐田中國負責人詢問道歉鞠躬適合的角度和時間;看了發佈會現場後,他還要求不能在高於媒體座位的臺上發言。這事要是換了大眾死活也做不出來。

  總體看,豐田沒有明顯的弱點,而大眾的優點和弱點都很突出,當然,豐田和大眾也都在改變。(作者為《國際商報·汽車週刊》主編)

  本欄目與網通社合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