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關於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

  • 發佈時間:2015-06-12 14:30:49  來源:環保部網站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科技廳(委、局)、科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科技局、科協,解放軍環境保護局,遼河淩河保護區管理局,各有關單位:

  環境保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以下簡稱環保科普工作)對於提升全民環境科學素質、鼓勵公眾參與環境保護、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為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加快推動生態文明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國務院印發的《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2006-2010-2020年)》等法律和文件要求,對進一步加強環保科普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緊密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重點,針對社會公眾熱點需求,堅持“政府主導,協同推進、社會參與、注重實效”的工作原則,以服務環保、服務社會為宗旨,以大幅提升公眾環境科學素質為重點,不斷增強全社會參與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主動性、科學性,為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環保科普工作要以改善環境品質、保障公眾健康為切入點,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等法律和規範性文件,圍繞環保工作重點、難點,以及細顆粒物(PM2.5)污染、飲用水安全、土壤污染、重金屬污染、廢棄物處理處置、核與輻射安全、有毒有害化學品風險防範、環境與健康等社會熱點和焦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普資源開發、活動設計、知識傳播等。

  建立完善的環保科普體系和工作機制,切實提高環保科普能力;有效整合環保科普資源與傳播渠道,實現環保科普資源共建共用;培育和創建品牌環保科普活動,實施重點人群環保科普行動,全面推動環保科普工作發展。

  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環保科普工作機制,形成聯合、聯動、共用的環保科普工作格局。創作一批公眾喜聞樂見的環保科普作品;打造3-5個全國性環保科普品牌活動;創建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環保科普基地,國家環保科普基地總數達到100家;構建多層次、多形式的全媒體科普傳播模式;公民環保意識和科學素質水準明顯提高。

  二、重點任務

  (三)繁榮環保科普作品創作。開展原創性環保科普圖書、譯著、文章、動畫、視頻等作品創作;鼓勵各級環保、科技、科協部門,以及科研院所、環保監測中心(站)、學會、環保宣教中心等與出版機構合作,創作市場化的、適合不同重點人群閱讀、適應不同傳播渠道的科普圖書、挂圖、影視作品;鼓勵環保科研人員主動針對公眾疑惑撰寫科普文章,通過報刊、網路等媒體及時傳播。

  推動環保科研成果科普化。各級環保、科技、科協部門應在財政支援的、具備條件的科研項目中率先開展科研成果科普化試點,開發創作系列科普産品,增加科普成果産出考核要求,鼓勵通過圖書、視頻、專題片、動畫等形式,開展環保科研成果的傳播與推廣。

  鼓勵社會力量開展環保科普作品創作。通過資助、政府採購等形式支援和鼓勵社會組織以多種形式創作環保科普作品;支援辦好“全國環保科普創意大賽”等創作平臺,充分調動公眾、藝術院校等力量創作高品質的科普動畫、漫畫、視頻等作品。

  (四)積極開展科普活動。各級環保、科技、科協部門在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六.五”世界環境日、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等全國性重大活動期間,應積極開展公眾喜聞樂見、環保特色突出的科普活動;鼓勵各級環保、科技、科協部門,以及學會、環保宣教中心等舉辦各類環保主題科技競賽、講座、展覽、培訓和交流等活動。各級環保、科技、科協部門要加強聯合,針對各地環保工作重點,因地制宜開展科普下鄉、科普進社區、科普進學校系列活動。繼續組織好“大學生志願者千鄉萬村環保科普行動”“環保嘉年華”等全國性品牌活動。

  (五)搭建環保科普資源共用平臺。以建設中國環保科普資源網為重點,辦好科普新聞、科普資訊、科普活動、資源産品、科普知識和科普基地等欄目;積極整合、整合現有環保科普資源,實現共建共用,充分發揮國家級資源平臺的作用,實現環保科普資源的上傳下載功能,為各地環保科普工作的開展提供高品質的科普資源。定期收集整理環保科普資源,公佈資源清單。積極與中國科普網、中國科普博覽、中國數字科技館等科普資源平臺進行合作,實現共建共用。支援核與輻射安全科普網路平臺建設。

  (六)加強環保科普基地建設。完善環保科普基地評估指標體系和機制,指導國家環保科普基地創建工作。進一步加強已命名國家環保科普基地能力建設,加強監管考核,增強基地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國家環保科普基地應進一步突出環保科普特色,利用自身優勢,在做好經常性科普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進學校、進社區、進村鎮等主題科普活動,辦好環保專題網站(頁)。省級環保、科技部門可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環保科普工作需要,創建一批省級環保科普基地。

  (七)推進環保科技資源開放。充分發揮各級科研院所、環保監測中心(站)、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野外觀測臺站、自然保護區,以及城鎮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核電站等企事業單位,利用自身科技資源,在環保科學傳播、科普活動開展等方面發揮專業優勢,面向公眾開展形式多樣的環保科普活動,通過“請進來”答疑解惑,主動回應公眾關切。各級科研院所、環保監測中心(站)等單位要逐步提升環保科普能力,建立和完善面向社會的定期開放制度,重點組織開展面向青少年、城鎮社區居民的各類環保科普活動。

  (八)利用全媒體傳播模式和平臺開展環保科普傳播。充分研究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在環保科技傳播領域的優勢和應用特點,探索新老媒體融合互補、相得益彰的環保科普全媒體傳播模式。建立健全環保部門與媒體的溝通、協調、交流機制,著力提高環保科學傳播的主動性、準確性和權威性;以各級環保部門官方網站科普網頁、欄目為核心,通過微信、微網志、手機應用程式(APP)等手段,為公眾提供豐富、多樣、可選、便捷的科普服務;做好環境熱點問題和突發環境事件的輿論引導,探索開展應急性環保科普活動的方式、方法;探索建立與門戶網站等公共服務平臺的合作機制和資訊發佈聯動機制,針對熱點問題開設專欄、專版、專題。

  (九)加強環保科普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專兼職環保科普人才和環保科普志願者隊伍建設,培養和造就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的環保科普人才隊伍;團結和聯繫一批熱心科普工作的科學家、技術和管理專家,為環保科普工作提供諮詢。建立動態環保科普專家庫,完善環保科技界與媒體界的合作機制,形成快速的科普反應能力。建立環保科普人員培訓制度,著力提升環保科普人員的科學素質和業務水準。組織開展環保科普人員、專家與新聞工作者的交流培訓,提高環保科普傳播水準。完善環保科普人才隊伍建設機制。

  (十)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環保科普。積極探索環保科普工作市場發展機制,支援引導社會專業機構參與環保科普音像製品、遊戲、資源包、展教具等産品的設計、研發和生産。各級環保、科技、科協部門要支援環保社會團體聯繫、影響一批具備條件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專家、學者,發表科普作品、舉辦科普講座、參與科普活動。

  三、重點人群科普工作

  (十一)加強青少年環保科普工作。結合青少年特點及社會實踐活動,做好中小學環保科普工作。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4年修訂)實施為契機,推動環保意識、環境科學知識進課堂。鼓勵開展形式多樣的綜合實踐、參觀體驗、知識競賽、專題講座等活動。支援、推動中小學校與本地區的國家環保科普基地、環保科研院所、監測中心(站)等機構建立相對穩定的聯繫,充分利用校外科普資源開展教學實踐活動。

  (十二)持續開展面向農村農民的環保科普工作。針對農村、農民的特點,圍繞農村生産生活、村容村貌、致富增收,開發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環保科普宣傳品。利用好科技列車、科普大篷車、流動科技館、農家書屋、院士專家西部行等科普載體,大力開展環保科普活動,普及農村環保知識和實用環保技術,提高廣大農民的環保意識,促進農民養成環境友好的生産生活方式。

  (十三)加強城鎮勞動者和社區居民環保科普工作。以各類主題宣傳日為載體,重點開展PM2.5防控、城鎮污水與垃圾處理、電子廢物分類回收處理以及資源節約、節能減排、綠色消費等主題科普活動。在重點核設施周邊城鎮和社區,加強核與輻射環保科普活動。利用社區科普大學、社區活動室、社區宣傳欄、社區書屋等載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

  (十四)推動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環保知識培訓。各級環保、科技、科協部門要積極推進將環保納入各級黨校、行政院校、幹部學院教學內容,以生態文明建設、可持續發展戰略、環境保護規劃、環境保護法規等為重點,組織環保專家授課,提高領導幹部環保決策能力。結合教學培訓需求,積極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分類別、重實效的環保科技知識培訓工作。在公務員培訓中,進一步強化環保法規、政策、標準的培訓內容,提高環境管理水準和能力。

  四、保障措施

  (十五)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各級環保、科技、科協部門要提高對環保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溝通與協作,促進資源共用,共同推動落實各項工作任務。各級環保部門要進一步加強對環保科普工作的領導,強化環保科普工作職責和任務,做好環保科普系統設計,將環保科普工作納入各地環境保護工作規劃,制定環保科普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形成合力、紮實推進,構建內外聯合、上下聯動、資源共用的工作方式。

  (十六)拓寬渠道,增加投入。各級環保、科技、科協部門要按照國家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安排一定的專項經費用於環保科普工作,在國家相關科技計劃中,增加科普任務和經費。要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逐步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環保科普投入體系。

  (十七)多方參與,共同推進。各級環保、科技、科協部門應以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為契機,加大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力度,支援具有條件的學會等環保社會團體和環保宣教中心等事業單位承擔環保科普任務,發揮學會等社會團體的環保科普主力軍作用。充分調動其他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環保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環保科普工作的合力。

  (十八)績效考核,表彰激勵。將科普工作和科普成果納入各級環保部門、科研院所、監測中心(站)等單位和個人的績效考核,調動環保科技工作者開展環保科普工作的積極性。在各級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中增設科普項目,表彰、獎勵環保科普成果;各級環保、科技、科協部門,要對在環保科普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先進集體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

  (十九)加強交流,示範推廣。搭建與國際、港澳臺地區的環保科普交流合作平臺,促進科普文化互助發展。加強國內地區間、行業間的環保科普經驗交流學習,做好科普基地、品牌項目活動的經驗示範和宣傳推廣,提升環保科普工作實效。

  環境保護部

  科技部

  中國科協

  2015年6月8日

  環境保護部辦公廳2015年6月9日印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