揣著夢想去“尋愛”
- 發佈時間:2015-06-12 05:31:53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孫魯威
花開4月,在華麗的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一部極為質樸的紀錄片引起廣泛關注。幾個年輕的農民,離開他們出生土長的山溝溝,走進大城市成為“農民工”。他們歡呼著:我再也不會回到山溝溝裏了。他們又糾結著:我到底應不應該在外面的世界立足。這種城鄉之間的差距帶來的矛盾和抉擇折磨著這一代年輕人,折磨著他們的父輩乃至祖輩。同樣,也在觀眾的心靈中掀起波瀾和震撼。這就是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與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歷時5年推出的大型紀錄片《尋愛》。它用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激發了全社會對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道路上的農民的極大關切。
這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性的紀錄片。影片雖然以在深圳打工的三個農民工:陜西漢中的趙舉鵬、湖南瀏陽的羅玲、河南週口的盧邊芳為跟蹤紀錄對象,但是,羅、盧兩個女孩的愛情故事是影片主線。兩條主線的交叉形成一張社會畫面,展現了當代農村社會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各種群體面臨的選擇與矛盾。整個尋愛的過程本質上是兩個女孩子在積極主動的“尋”。雖然幾經奮爭,羅玲走進婚姻殿堂,盧邊芳還在游離徬徨。羅玲雖然把農民工趙舉鵬“娶”回自己家,但是,婚禮上趙舉鵬緊縮的眉頭,讓我們知道,羅玲今後的擔子依然重;30歲的盧邊芳深愛著等待專利申請成功的忘年交老常,她的路,依舊很長很長……
本片的深度來自對農民工家鄉人的思想情感的透視。正是這沉重的家鄉,讓農民工青年要承擔遠遠大於城市青年的壓力。他們的“出去”,就是踏上了一條不可回歸的路。這條路是家庭與個人都不情願的,又都不得不選擇的。
好的紀錄片不是用解説而是用鏡頭來展示主題。《尋愛》用了大量簡潔而凝重的鏡頭,讓我們看到農村的生存狀態,更看到了城鄉的差距,也看到了這一代人的必然選擇。這部影片的藝術感染力在於環境鋪陳之後,集中鏡頭把眾多的討論性場景、人物的對話進行了長鏡頭實錄,用大量精準的對話場景,把兩代人的內心糾結和期待,展示得淋漓盡致;也把他們今後的坎坷道路,鋪在了我們面前。
新一代農民工的生存狀態與意志取向,全社會都希望去了解。《尋愛》如此接地氣地挖掘焦點社會問題,實在難能可貴。該片不僅入圍了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同時入圍第39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紀錄片單元和瑞士尼翁電影節紀錄片單元。這説明,《尋愛》關注了人類所共同關注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