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要做一家“網際網路+”水處理公司

  • 發佈時間:2015-06-11 05:34:29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拓環境”總經理譚斌:

  要做一家“網際網路+”水處理公司

  “水公司”股權上線眾籌,26分鐘就被“搶”光

  □本報記者 褚睿雅

  最近,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浙裏融”股權眾籌平臺的一個項目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杭州上拓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上拓環境”)的“海水淡化”項目,簡直是一“融”成名,上線僅26分鐘就完成了100%募集額。

  這是一個怎樣的項目?為什麼如此受投資者歡迎?

  記者見到“上拓環境”總經理譚斌的時候,他剛參加完公司的拓展訓練加春遊活動。

  26分鐘眾籌到240萬元

  他自己都很意外

  “上拓環境”坐落在杭州文一西路上的未來科技城板塊,是一家水處理公司,業務包括海水淡化、工業給水處理系統、市政水處理系統、廢污水處理、物料回收和中水回用系統以及配套遠端監控物聯網系統,簡單地説,是一個水污染處理公司,主業是海水淡化及資源回收,屬於時下比較熱門的環保板塊。

  説起剛剛結束的眾籌,譚斌説,他也很意外,項目竟然這麼受歡迎。

  “項目就做了兩次路演,開投26分鐘就已經完成100%的募集金額(240萬元)了。我們的項目可以超募至400萬元,第二天早上,超募額也滿了,投到了570多萬元。後來還有河南的投資者給我們打電話,想投資,但是我們已經融滿了。”

  為什麼如此受歡迎?譚斌想到了大背景,“可能現在A股市場上環保概念股都漲得很好,所以投資者對於這樣的投資項目會比較關注吧。”

  為什麼會做這樣一次眾籌?在譚斌看來,是緣分使然。他認識的一個投資人與浙江股權交易中心有業務合作,覺得他們的“浙裏融”平臺不錯,就推薦了過去。

  “浙裏融”相關負責人看了 “上拓環境”的項目後,覺得不錯。譚斌也想通過這樣一次眾籌,看看自己的公司是否具有吸引力。

  雙方一拍即合,結果也很喜人。

  這是“上拓環境”第一次融資,眾籌完成後,原本正在與譚斌接觸的投資人,更加堅定了投資的念頭。

  年輕團隊中

  有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授

  譚斌做水處理這一行,頗有點父業子承的味道。

  他的父親譚永文是全國海水淡化及水處理領域領軍人物,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浙江大學、浙江水利水電學院特聘教師,《水處理技術》編委會副主任委員。

  在父親的影響之下,譚斌最後也選擇了水處理這一行。

  譚斌從學校畢業後,先是進入了大型國企“中國化工”工作,並一路做到了部門經理。大型國企的部門經理,這是很多人都夢寐以求的崗位,但是,譚斌並不滿足,他還是想做一番自己的事業。

  2013年6月,他決定自己創業。

  新東方創始人之一、真格基金合夥人徐小平曾這麼評價過單打獨鬥的創業者:“你從出發的那一天起就沒有同盟軍,就沒有夥伴,就沒有跟你同生共死的,一起爬雪山、過草地的夥伴。”

  在徐小平看來,這個問題非常嚴重。

  在譚斌看來,也是如此。“學習能力、工作能力、影響力都是必備的創業成功要素,但更重要的是擁有一批靠譜的合夥人,擁有一個靠譜的團隊。”

  看譚斌的團隊,確實很“炫目”。無論是從技術還是管理角度來説,都聚集了一批佼佼者,有1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授、2位教授級高工、5位高級工程師、10多位工程師。整個團隊,本科學歷的佔70%以上,包含水處理工藝、電氣、結構等多個專業的技術人才,還有多人在大型水處理企業擔任過總工程師、副總經理、工程部經理、項目經理等職務。

  譚斌也見過很多創業團隊,描繪的藍圖很美,但團隊支撐跟不上,技術跟不上,不能支援企業長遠發展。所以,他很重視團隊建設。

  “剛創業的時候也很艱難。我並不是因為有項目才出來創業,而是創業以後才開始接項目,前幾個月真的也比較艱難。但是,初創團隊的成員,他們都很優秀。我們靠技術、靠口碑最終打開了局面。”

  譚斌表示,目前公司已經過了艱難的初創期,現在各個方面都進入了正常的運營軌道,他很感激團隊的努力,也很感謝業內朋友的幫助。

  為了留住人才,也為了企業有更好的發展,譚斌目前正考慮進行股改,推出股權激勵機制。

  想借物聯網、大數據

  做一家“網際網路+”水處理公司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界最熱的詞,莫過於“網際網路+”。

  作為一個創業者,譚斌也喜歡做“風口”上的項目,他想運用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把公司做成一家“網際網路+”的水處理公司。

  譚斌之前給娃哈哈、農夫山泉等知名企業做過凈水設備,也正是這些項目,讓他萌生了做家用凈水器的想法。

  他想做一款智慧凈水器,這款凈水器會對應一個專門的APP,它會對水進行檢測,然後給出最合適的建議,如果水的硬度太高了,APP就會提示你怎麼過濾到適合的軟硬度。它也會根據用途的不同給你提出建議,比如淘米、洗菜需要過濾到幾檔,直接飲用需要過濾到幾檔等等。

  現在,很多人對使用凈水器還是存在疑慮的,因為有這樣的説法,如果不及時更換濾芯,過濾後的水可能比沒有過濾的更不健康。譚斌也從這些疑慮中看到了市場空白,他告訴記者,他們的凈水器會檢測濾芯,如果需要更換濾芯了,會在APP上發出提示。

  譚斌説,目前他們的這款凈水器已經基本成型了,現在正在考慮如何投放到市場上,他們打算借鑒小米手機的方式,通過網際網路來推出、銷售,也不排除做眾籌。

  “當初我們在做眾籌的時候,也想過是做股權眾籌還是做産品眾籌,但是考慮到‘浙裏融’平臺上大部分是投資者,所以我們最終決定做股權眾籌。”譚斌説。

  不過,譚斌強調,雖説公司已開始涉及民用水處理領域,但主業仍然是海水淡化及水資源回收,做凈水器也只是順帶。

  打算明年上“新三板”

  一步步走穩走好

  對於推出眾籌項目的企業,“浙裏融”平臺的投資者很關心一個問題:你們準備什麼時候上市?

  譚斌也不例外,被問到過這個問題。

  在他的規劃中,對於上市倒還沒有很具體的時間表,但他想明年去新三板掛牌。他覺得,積累得越多,才能走得越遠。

  “我以前見過一家公司,他們想上市,所以做了很多項目,有些項目甚至是虧錢做的,但最後還是失敗了。(他們)現在回過頭來再去新三板掛牌,那感覺就不一樣了,會比較受打擊。”

  譚斌希望自己還是一步一步來,先挂浙江“四板”,再去新三板,以後有機會再去主機板。“畢竟上市只是一個途徑,是為了把企業的規模做大,把事業做好才是我們畢生的夢想。”

  他現在還在拓展海外市場,最近就去印尼參加了一場世界級的水處理展會。

  他説,公司打算近幾年多花點精力開拓海外市場,市場開拓到哪,就會招聘一些當地的人。“我們公司現在有一名巴基斯坦員工,當時招聘他,就是為了更好地開拓當地市場。當地人肯定會更了解市場,溝通起來也會更容易。未來我們還會招聘更多的外國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