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和藝術談一場長久的戀愛

  • 發佈時間:2015-06-09 14:29:21  來源:南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見習記者 藍珺

  陳正乾是一位有著濃厚鄉土情結的80後川美藝術家,他把自己稱作是生活在城裏的農民,內心嚮往回歸農村的生活。陳正乾經常下鄉去體驗生活,感受鄉下人的心地善良與淳樸和空氣飄著濃濃的鄉土味。“當我行走穿梭在大山裏,我的心喜歡大山的寧靜、空靈感。迷戀老莊的逍遙法外,道法自然。”他用繪畫表達自己體悟的意境和精神。本期財智薈希望通過這番簡單的對話,帶讀者走入陳正乾不一樣的山水世界。

  財智薈:您是如何走上藝術這條路的?

  陳正乾:從小我就發現自己會畫畫。我最早進入藝術領域是在學前班的時候,那時班主任是學音樂的,他總讓我拉手風琴,班裏的孩子都很小,只要我一拉手風琴他們就會停止哭鬧,我印象很深。到了小學二年級,素描課時我畫出了一張很大的素描,也有在班裏做壁報,那時候發現自己會畫畫,其他人不會,覺得非常好玩,但是家庭條件不允許,就沒有找老師學畫畫。上了初中,由於成績比較好又調皮,就去玩。後來有個同學拿了本看手相書來學校,他算出自己會做老闆,我也拿自己的手和書上畫的對照,發現自己的手指手型和書上藝術家的類型一模一樣(笑)!説來好玩,後來就去學習畫畫,想讓自己沉靜下來。

  財智薈:在那時“成為一名藝術家” 已經是您的目標了?

  陳正乾:真正想做藝術家應該是在高中考大學的時候,當時我的目標是廣西藝術學院,而不是四川美術學院(以下簡稱川美)。等我來南寧學習備考的時候,剛好川美正在招生,我就報名考試了。報考川美是因為我喜歡院長羅立中的《父親》,何多苓的《春風已經甦醒》對我啟發很大,我以為何多苓一直在川美做老師,結果我考上川美讀書時才發現他在成都沒在重慶(笑)。從川美畢業後我在成都做了兩年大學老師,那時候就開始創作了。到了2006年,我回到重慶和導師劉揚教授在一起做事情,導師是鄉土畫派的代表人物,對我影響很大。當時還有兩個朋友和我一起跟導師住在一起,我們分工買菜、做菜、洗碗。有天導師對我和另一個朋友説,我們其中一人能當藝術家,一個是做老師,之後我就拼命找書來看,買了很多書。從重慶到成都再回到重慶,喜歡做創作,這個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財智薈:您為何會選擇山水風景作為創作內容呢?

  陳正乾:藝術家根據自己的社會閱歷進行創作,在社會上接觸到的不同人群能給予很大的啟發。在黃桷坪時,受一位外語老師的影響,接觸到了莊子思想。我是從農村到了重慶,在大城市裏生活後還是想回歸到農村的那種清凈。2007年,由於情感波折,畫了張力很強的《初夜》系列,到了2008年,畫了《雪災記憶》系列,那時候我的頭腦已經沒有那麼理性了,都是情感的宣泄。畫了幾年後開始感到很迷茫,我就在全國各地到處轉,最後發現,還是要回歸理性,才陸續創造出《縉雲情話》及《存情天地》等系列作品。

  財智薈:這些作品都是您的遊歷經歷嗎?

  陳正乾:大多數都是,因為我喜歡去爬山,能感受到山的靈氣,我能和山進行心靈上的溝通。我經常跟朋友開玩笑説,自己在和藝術談戀愛,感情投入越大畫出作品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我選擇和藝術談戀愛,如果只是一夜情,感情只是很短暫,第二天就沒了。像我之前畫的一幅長作品,花了40天,加班加點地畫,但我感覺非常享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