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管住一根草,須打通“最後一公里”

  • 發佈時間:2015-06-09 07:33:32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又到夏收時節,秸稈禁燒又成了農村不少地方幹部群眾的頭等大事。記者近日在南通、鹽城、無錫等地採訪發現,許許多多人都在為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忙碌著。

  “一把手”心繫一根草

  6月3日下午,農業大市鹽城召開專題工作會議,部署全市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禁拋工作、夏季安全生産工作和當前防汛防旱工作,市主要領導就此專門提出要求。鹽城市環保局局長周俊向記者表示,這個週末,環保局所有人員全部在各縣區農村督查。“今年管住‘一根草’,比往年輕鬆了一點,因為鹽城的老百姓普遍接受了禁燒,大部分秸稈都還田了。到目前為止,全市沒有發現一起火點!”

  海門市提出要做好秸稈綜合利用,“讓秸稈焚燒成為過去時”。6月1日,市主要領導就秸稈禁燒及綜合利用進行專題調研。“一路上沒有看到一處冒煙。”海門市農機局局長陳俊高向記者介紹,海門是全省重要的油菜生産基地,而油菜秸稈處理是個老大難題。經過不斷攻關,目前全市形成了秸稈飼料化、燃料化、肥料化、材料化“四條龍”,年消化油菜秸稈能力4萬噸,實現了全市全覆蓋。

  嚴管嚴控織下天羅地網

  秸稈到底要不要禁燒?社會上存有不同的聲音。但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更多人認為,秸稈必須禁燒。

  “有人説,過去秸稈都是一把火燒掉,天還是藍的。但他忘了一個情況,過去的環境容量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周俊説,過去,中國沒有多少工業,也沒有多少機動車,秸稈燒後,污染很快就擴散了。但現在環境狀況已經很脆弱,“這時候再一燒,往往就成為壓倒環境的最後一根稻草”。

  雖然感到今年禁燒管控輕鬆了一點,但各方人士均表示,在當下,要徹底遏制露天焚燒秸稈現象,還必須嚴管嚴控,織下禁燒的天羅地網。

  “這段時期,我們全局人員每天下鄉巡查,每晚11點匯總當日巡查情況並上報。”海門市環保局局長張健告訴記者,今年海門對秸稈禁燒實施了四項“嚴令”:一是秸稈禁燒“百分考核”。市禁燒辦對各區鎮秸稈禁燒實行百分制考核。二是秸稈禁燒保證金制度。各區鎮向市秸稈禁燒辦上交3萬元秸稈禁燒保證金,衛星發現“火點”要扣除保證金。三是效能約談督辦。全市成立1個效能督察組和6個巡查組,巡查組每日24小時巡迴檢查,每日向市領導和區鎮通報火點,市效能辦對秸稈禁燒工作不力、火點排名靠前的區鎮主要領導效能約談和現場督辦。四是責任層層追究。

  而在如東,民兵全部走上禁燒第一線。如東縣委常委、人武部部長吳風俊對記者説,如東每年夏收産生稻麥秸稈120萬噸,該縣組織6萬民兵積極當好宣傳員,通過廣播、民兵夜校、座談會、工作會等渠道向當地群眾講解焚燒秸稈對天氣、交通、居民身體健康、農作物産量與品質等産生的不良影響;同時,帶頭向所在地335個民兵組織立下軍令狀,並簽訂了承諾書,做到秸稈機械化還田與打捆雙管齊下,自覺為所在地農戶樹好樣子。

  綜合利用尚存“最後一公里”

  5月26日一早,惠山區星河生物質燃料有限公司董事長任金明接到黃泥壩村負責人的電話通知後,立刻組織人手和設備趕往該村收割麥秸稈。無錫市農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無錫現有508個行政村種植小麥、水稻。去年,夏、秋熟二季農作物種植面積共156.38萬畝,需收儲的秸稈總量38萬噸左右,收儲能力佔比64.5%。

  不過,這位負責人坦言,從工廠到田間、地頭這“最後一公里”,是農民、企業乃至政府多年的心病。目前,生産生物質燃料是無錫秸稈迴圈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但産能很小,每年遺留的大量秸稈依然困擾著農民和政府。“主要原因在於收儲秸稈的成本較高,利潤微薄。”

  而在海門,記者了解到,由於政府強有力的補貼政策,綜合利用取得了較好效果。在海門佳利羊場,記者看到,不少農民源源不斷地往這裡送秸稈。羊場老闆陸錦忠説,農民送來的秸稈,他們按300元左右/噸付錢,在這裡,它們將被加工成羊飼料。“市政府貼我們一噸150元,鎮村再貼100元/噸;另外,如果我們今年完成2000噸的任務,市政府還獎勵20萬元。也就是説,如果能收購到2000噸,收購成本幾乎全部由政府承擔。”截至6月4日,該羊場已經收了1470噸秸稈。

  附近和平村村民吳路生告訴記者,他家種了一畝半油菜,總共收了約2.5噸秸稈,都賣給了佳利羊場。“今年油菜籽價格很低,一畝半油菜籽只賣了1000多元,秸稈倒掙了三四百塊錢!”

  本報記者杭春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