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研推廣大平臺教學實踐大舞臺

  • 發佈時間:2015-06-09 03:31:3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蔣文龍

  淩晨5:00點,打車趕赴杭州蕭山國際機場,乘坐7:40航班到昆明,再轉乘大巴,路上還要花7個多小時,天黑時分,終於到達雲南景東彝族自治縣。2700多公里的行程,讓人感到骨頭幾乎散架。

  但如此艱辛的行程,對程榮霞來説,幾乎是家常便飯。兩年來,這位浙江大學地方合作處的副處長,從浙江杭州到雲南景東,已經跑了不下10趟。而且,以後還將持續跑下去。

  “授人以漁

  ”的扶貧理念

  景東是雲南6個單一彝族自治縣之一,境內山巒重疊,山區面積佔95.5%,壩區只佔4.5%,交通設施落後,沒有機場、沒有高速,也不通鐵路。交通不便,嚴重制約著當地經濟發展。2014年,全縣生産總值只有54億元,財政收入只有4億元,但地方財政支出卻需要23多億元,農民每人平均收入也低得驚人。

  但景東的生態環境得天獨厚。這裡,工業基本上是空白,因此沒有任何污染。而且,縣域範圍內有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無量山和哀牢山。以不到全國萬分之一的國土面積,保留了佔全國三分之一的物種,被譽為“天然綠色寶庫”。

  高等院校結對幫扶貧困地區,是我國區域平衡發展的一項創新性部署。早在國家八部委明確浙大定點扶貧雲南景東之前,浙大就已經與浙江麗水、貴州湄潭等山區結成戰略合作夥伴,在扶貧上先行一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浙大認為,高校扶貧,不可能直接給予太多經濟上的支援,而應該充分發揮人才和科研優勢,將“授人以魚”變為“授人以漁”。

  因此,結合景東客觀實際,也根據浙大自身優勢,浙大決定以農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文化與旅遊産業開發、幹部交流與人才培養三大方面為重點,發揮“思想庫”和“智囊團”的作用,逐步打開扶貧大門。

  根據工作規劃,浙大派出著名農經學家黃祖輝擔任景東縣人民政府顧問,每年至少前往景東一次,開展調研指導、舉辦學術講座;每年選派優秀幹部前往挂職,擔任副縣長職務,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學生層面,浙大專門成立了研究生支教團景東分團,每年選派優秀研究生前往義務支教,時間一年;還在景東設立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利用假期,組織社團前往開展活動。

  定點扶貧以來,浙大共組織了80多名專家教授、管理幹部赴當地考察調研,先後已經完成14項工作計劃。一方面,是浙大派出各個層級的人才前往景東;另一方面,則組織當地幹部走出景東,到浙大進行各種層面的培訓。2014年,為28位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舉辦農業産業化發展培訓班,為154位滇西黨政幹部量身定做進行培訓,學校承擔所有費用。其他教育、醫療方面的培訓,在雙方結對之後,也都有條不紊開展起來。

  景東農業局局長羅濤告訴記者,每次與浙大教授接觸,都覺得收穫頗豐,視野上開闊很多。今年,農業局設計了兩大工作任務,一是就全縣農業生産經營主體展開全面調查,以便出臺政策,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二是在公路兩邊種植油菜花,將農業和休閒觀光相結合,進行産業融合發展。

  産業發展是重中之重

  在扶貧中,大力推動當地農業産業的發展無疑是重中之重。但景東農業發展路在何方?

  浙大教授調查發現,景東農業同樣存在明顯的優勢與不足。論優勢,景東光、熱、水、氣等自然條件優越,對發展種養業都十分有利,但景東土地有機質含量較低,肥力不足,加上交通運輸制約,造成其經營方式原始、粗放,不僅生産率達不到要求,而且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弱。

  根據其現狀特點,浙大提出,景東農業要突出區域特色,充分發揮各類資源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

  核桃是景東農業第一大支柱産業,品質好、規模大,面積達到60多萬畝。價格也一直較為穩定,維持在每公斤60元的價位,是景東農民的“致富果”。但再過幾年,景東核桃將大量挂果,與此同時,周邊縣市核桃發展來勢兇猛,全國已經達到數千萬畝,可以預見,一場“核桃大戰”將在所難免。

  “我們的核桃,蛋白質含量超過別人好幾個點,所謂的‘漾濞核桃’,正宗産地就在我縣,但外地消費者並不了解。”説到景東核桃的處境,副縣長楊波很是焦急。

  為了解決景東核桃發展隱憂,浙大黃祖輝教授親自擔綱,今年春節一過,就組織了9個專家,奔赴景東調研。該團隊由品牌專家、行銷專家、食品加工專家、環保專家、傳播專家等組成。

  專家小組考察了景東的整個核桃産業鏈,走訪了合作社、核桃乳生産企業、核桃油加工廠,並和政府有關部門進行座談,最後指出,必須打造“景東核桃”區域公用品牌,以品牌為旗幟,帶動産業進一步發展。

  “景東核桃産業前景廣闊,但無論是企業,還是合作社、大戶,目前都沒有能力創建品牌,唯一的辦法就是成立景東核桃産業協會,註冊‘景東核桃’證明商標,供主體共同使用。這正是政府為産業發展提供的一種公共服務。”黃祖輝説。

  目前,一份景東核桃産業發展的諮詢報告正在抓緊撰寫,圍繞主題,各方面專家都將貢獻自己的智慧。“産業發展往往涉及諸多環節,而並非解決某一個技術問題就可大功告成,因此,我們致力於提供一種綜合性的解決方案。”黃祖輝告訴記者。而這,正是浙大作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高校,可以整合發揮優勢的一種探索。

  像核桃這樣的綜合“問診”,浙大已經組建專家團隊,對景東幾個主導産業,如烏骨雞、食用菌、蠶桑等全部進行了“問診”。每個産業,浙大都選派教授擔任首席顧問,經廣泛調研座談後,分別提出了解決方案,並調動社會資源予以實施。

  從“要我扶貧”到“我要扶貧”

  浙大定點扶貧景東有思路,有辦法,有作為,形成如此格局的根本原因何在?浙大是如何調動教師積極性的?浙大又能否通過機制設計切實保障扶貧的動力?

  金德水是浙大黨委書記,並親自擔任定點扶貧領導小組組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扶貧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區域平衡發展,浙大作為中央部屬高校,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但扶貧儘管是一種社會責任,對高校發展而言卻十分重要。景東不僅是浙大科研推廣的大平臺,也是教學實踐的大舞臺,因此,不僅不是包袱,而是不可多得的財富。

  食用菌專家陳再鳴副教授的研究證實了這一論斷。他告訴記者,景東的氣候和環境十分適合食用菌市場,2014年9月,他帶領5個業界精英前往考察,當即達成在景東合作種植靈芝的意向。“浙江是靈芝種植、加工、利用的大本營,具有技術、品牌、行銷優勢,但生態環境不如人意,因此,我們很有必要在景東合作建設生産基地。”

  讓他興奮不已的還有,在景東考察期間,採集到了雲南特有的稀有野生食用菌“小香覃”標本,經過純化培養,最後成功獲得野生“小香覃”純菌種,這是完全利用浙大技術,在國內獲得的第一個野生“小香覃”純人工培養物,完全有可能進行産業化開發。“如果沒有景東的扶貧,我們哪去找這麼好的合作基地、科研基地?”陳再鳴深有感觸。

  在景東挂職擔任副縣長即將期滿返校的蔡荃告訴記者,定點扶貧看上去是浙大單方面的付出,其實不然,這個過程是雙贏的,兩年的時間景東已經成為浙大人才培養、産學研合作、社會服務的重要實踐基地。而他自己在這裡得到的鍛鍊,將成為一輩子受用不盡的財富。

  下一步,浙大還將出臺政策措施,進一步調動教師參與扶貧的積極性,形成機制,確保“要我扶貧”走向“我要扶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