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科學家用針把微型電路注入大腦

  • 發佈時間:2015-06-09 01:30: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6月8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奈米技術》雜誌8日線上公佈了一項“可注射電路”的研究。論文展示了一種柔性電路,能通過直徑小到0.1毫米的針注入到合成空腔或活體組織內。這些由網狀電極構成的電子元件,在注入後不到1小時就可以展開到原來的形狀且無損於功能。實驗已證明,其可以用來監測小鼠的大腦活動。

  柔性和可伸展的電子元件能用於連續監測並操縱一些三維結構屬性,例如生物組織。過去已有研究表明,生物整合微電子學需要並可以適應如大腦般錯綜複雜的結構,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些電子元件尚只能通過手術植入,把它們放到特定區域,至今還不能做到非侵入性植入。

  如今,國際知名的頂尖奈米科學家、美國哈佛大學的查爾斯·李波以及中國國家奈米科學中心的方英,帶領他們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網狀電路,能裝在注射器裏,再通過直徑小到0.1毫米的針注入到合成空腔或活體組織的特定區域。

  論文作者們表示,被注射進去以後,原來“捲起”的電路會展開到接近原始配置的80%,並且不會損失功能。研究人員將電路注入到活的小鼠的大腦裏面兩個不同的區域,在為期5周的時間裏,它們沒有産生排異反應,電路也表現出能和健康的神經元連接。當微型電路注入到小鼠的海馬體時,研究人員發現,微型電路能監測大腦活動,且對周圍大腦組織的損傷非常有限。

  人造植入體內電子元件的功能、與生物體自身器官的相容性以及尺寸製造工藝都在升級,隨之的植入手段也越來越高明。在《自然》雜誌上與本篇論文相關的新聞與觀點文章中,評論作者金大鉉和李勇植寫道:“未來,結合帶有其他功能單元的可注射電路(還可以有無線單元),將引導可植入生物電路和持續的生物監測技術方面的創新。”

  總編輯圈點

  十幾年前就有人嘗試將細小的電路置入小鼠的大腦,儘管在當時已經將最先進的電子元件用於這項科技,這些電路仍然像一把“沙子”一樣被“撒”進小鼠的大腦,一系列排異反應令其痛苦不堪。如今,中美雙方共同研製出的這款柔性電路及其注射器,為困擾腦科學家多年的問題帶來了解決的希望。如果這些微型電路功能過硬且對大腦損傷十分有限,我們絕對有理由相信它會幫助人類打開一扇研究腦科學的全新大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