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嗎大學面臨新生荒
- 發佈時間:2015-06-08 08:31:50 來源:中國民航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入學率下滑未探底
高校應對生源危機
■特約記者 程喆
又到高考的日子,一邊仍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慘烈形勢,另一邊很多高校卻已經招不滿學生了。中國教育線上最新發佈的《2015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雖然去年和今年人數有所增長,但生源下降已經不是近一兩年的問題,而是長期的大趨勢,高校招生難已成常態化。
生源危機 招生計劃難完成
再過一個月,在考高成績出來後,各高校的招生辦老師有得忙了:重點高校開始“掐尖”,其他一流學校“撿漏”,一般學校則需要開出誘人的條件吸引學生報考。一場爭奪生源的戰爭又要開始了。
生源危機于2009年露出苗頭,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在2008年達到歷史最高峰1050萬後快速下降,隨後兩年,部分省市曾出現20%的大幅度下降,直到2014年出現反彈。《2014年高招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高考報名人數達到939萬,比2013年增加了27萬人。
教育部的消息顯示,今年全國共有942萬人報名參加高考,比去年增長了3萬人。但專家仍不樂觀地認為,暫時的反彈並不意味著生源危機過去了。根據中國教育線上發佈的《2015年高招調查報告》,全國各地高校招生計劃已多年未完成,形勢不容樂觀。北京一直被視為“高等教育聚集地”,高招計劃卻每年都在減少指標;在高考生源大省廣東,2014年有超過萬個計劃數沒有完成;被譽為最難上大學的河南,高招計劃也已連續3年未完成。
二、三本院校更不樂觀
生源減少是普遍現象。對於不同類型的高校來説,感受寒冬的程度也不一樣。
據《半月談》報道,華中師範大學招生負責人表示,未來3年~5年,一本院校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但對優質生源的爭奪會趨於激烈,“全民擇校”的心態使高校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但生源連續下降已讓一些二本、三本院校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中。
對於高職院校來説,寒意更重,往往需要倒貼才能招到生源。據《中國青年報》報道,今年1月,一所高職學校招生辦老師到縣城中學招生,發現“功夫都在紙外”。中學班主任直截了當地問:“你們能出多少?”這名老師知道,現場各校的“行情”大都在2000元,即班主任成功推薦一名生源就讀,就能拿到2000元。
高等教育正在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
危機溯源 適齡學生減少
上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所帶來的人口數量減少,新出生人口逐年減少,適齡高中生人數也逐步減少。
《2014年高招調查報告》預計,目前並不是人口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刻,高考18歲適齡人口的最低點尚未到來。自1990年起,全國新生嬰兒數目下降趨勢一直持續到2000年,下跌趨勢還將持續到2018年~2020年,最低谷時單年適齡人口大約只有1200萬。2020年後,適齡人口將會有穩步回升,但無法再回到上一個高峰了。
而高校則在1999年開始擴招,這使得高校錄取人數連年高速增長。這一降一升,讓部分高校開始面臨招生難的尷尬中。
精英出國了?
據國際線上報道,國際教育協會2014年公佈的數字顯示,中國赴美留學生3年來激增75%。其中,2013年,在美國學習的中國學生人數接近27.5萬。這一人數佔全美留學生總人數的三成多。
同時,近幾年,選擇本科出國留學的學生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放棄高考出國的大多是“逃避一族” ,而這幾年尖子學生選擇本科直接出國的卻越來越多。據中新社報道,在上海的幾所著名高中中,出國的優秀生的比例已約達10%~20%,比較高的甚至已達到30%~40%。
《中國留學發展報告(2014)》還表明,出國留學人群出現低齡化的趨勢,高中生已經成為繼研究生、本科生之後的第三大出國留學人群。
家長們還發現,與在國內就讀高中的學生相比,具有海外高中經歷的學生更容易進入知名大學招生視線,這就激發了高中生出國留學的熱情。
“寒門學子”不考了
城市孩子棄考是想尋求更多的發展,但農村學生棄考更多是出於無奈。與北京、上海因為生源總量小不能完成招生計劃不同,河南等一些高考大省都有充足的生源,但大量的計劃不能完成,説明瞭一個嚴峻的現實:很多有條件和資格的考生與家長主動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
21世紀教育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2013年,根據教育部門公佈的數據,出國留學的高中畢業生不超過20萬人;其他80多萬名棄考學生大多選擇了就業,還有一部分選擇來年再考。在這80多萬名學生中,農村孩子佔了絕大多數。
棄考的想法很簡單,“上4年大學,一年得花兩萬多元,到頭來工作還是不好找,不如現在出去打工”。
除了就業難外,學費高也成了他們放棄的原因。如果農村學生考上二本、三本或高職學校,那麼高昂的學費往往會成為他們放棄的原因。隨著社會多種因素的影響,農村孩子爭著躍“龍門”的情況在減少,不少農村學子都主動放棄了高考。
深入分析 盲目增設專業之弊
生源危機正對一些盲目追求規模且無視品質的高校形成巨大衝擊。
中國新聞網的消息顯示,2013年在山東,在一本一志願投檔後,有普通文科10所、普通理科15所院校生源不滿。在文科未投滿的10所高校中,不乏一些頗有知名度的高校。但無一例外,這幾所高校均理工科特色鮮明。考生和家長很清楚,這種理工科高校的文科類專業往往是新設專業,師資力量不強,就業前景不好,並不值得報考。
所以,這麼多專業的增設,真的有必要嗎?
以湖北為例,2013年全省67所本科院校中有62所院校開設了英語專業,僅從設置的專業角度看,各大學區別不大。在2014年度高校新增本科專業名單中也能體現出來,新開設的物聯網工程等10個專業的高校佔了整體的22.42%。據統計,目前全國已開設物聯網工程專業的高校已有250所之多。
高校同質化使得高校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脫節。根據全國高等學校學生資訊諮詢與就業指導中心的統計數據,2013年,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漢語言文學等10個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的畢業生規模最大。而從教育部公佈的全國和各地2012年、2013年就業率較低的本科專業名單中,畢業生人數較多的英語、電腦科學與技術、法學等專業在各地的就業率反而排名靠後,這種反差不得不讓人深思。
《
下轉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