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源買賣實屬商業賄賂

  • 發佈時間:2015-02-02 07:30:51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高職招生,生源買賣現象成“新常態”一文(《中國青年報》1月19日報道),引起網上網下的強烈反響。曾經捂著蓋著、欲言又止的交易,一經曝光,其對社會産生的衝擊著實令人震驚。自古神聖的教師“由教書育人的引導者,變成了唯利是圖的推銷員”,這種由角色錯位導致的信念顛覆對社會規則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

  為此,有讀者撰文認為,生源買賣破了職業道德的底線,老師在聖潔的校園裏把自己的學生當成“搖錢樹”,明目張膽地進行規模化競價分贓,堪稱“不擇手段、不知羞恥”,讓老師斯文掃地。

  毋庸置疑,對於那些利用學生來賺錢謀利的老師來説,當然毫無師德可言,將其指責為師德敗壞、道德淪喪都不為過。然而,筆者認為,我們更需考量的是這一行為究竟有沒有觸碰到法律的底線?畢竟,道德的約束與法律的制裁是不同層面、不同程度的懲治舉措,兩者所能起到的震懾作用也不可同日而語。

  在這兩者的選擇上,裁量過輕不僅會對當事人産生縱容作用,讓其越陷越深,而且很容易對社會整體風尚的引領産生誤導,這是我們不希望看到的結果。而只有“量刑”適度,方能既治病救人,又警示社會,杜絕氾濫。

  對於法律的專業知識,筆者知之甚少,因而無從對是否立法、能否立法、如何立法妄加建言。但從既往已有的實例來看,這方面的探索其實早有可借鑒之案。

  此次報道披露的是高職領域的生源買賣,其實,中職領域的這一現象早在多年之前就已比較普遍,各地曾經出臺過相關文件,但治理效果非常有限。網上可以查證的最早案例是重慶市。2005年5月,該市教委對40個區市縣開展中職招生情況調研,通過明察暗訪了解違規違紀行為,並對5所違規學校進行通報批評。2007年7月26日,該市出臺《重慶市職業教育條例(草案)》,將買賣生源納入商業賄賂範疇,違者視情節輕重處以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2008年6月19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通過決議,出臺《南昌市職業教育條例》,明確買賣生源最高可罰5萬元。2012年,四川省教育廳發佈《關於規範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工作意見》,推進中職招生“陽光工程”,嚴禁招生學校以任何形式有償招生,嚴禁生源學校及個人索取或接受“生源組織費”,教育紀檢監察部門對中職招生工作實施全程監督,買賣生源行為被納入商業賄賂範疇進行專項治理。

  從媒體報道不難看出,生源買賣現象早就出現,其原因顯然與生源的緊張脫不了干系,有需求便有了市場,有競爭便有了投機鑽營的不法之舉,而且呈氾濫趨勢。

  近幾年,高校腐敗問題日益突出,建築、採購、科研等曾被視為重災區,眼下,生源買賣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亟須重點關注的“新大陸”。根治生源買賣,光靠道德譴責定然解決不了問題,必須果斷亮起法律之劍,當作醫治生源買賣的“手術刀”。

  (作者係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高教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