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涌現“抽水潮”
- 發佈時間:2015-06-08 07:34:20 來源:深圳特區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上證綜指在上週五終於收盤站上5000點。但這一標誌性的時點背後,是市場參與各方的情緒激烈震蕩,利空傳言滿天飛。實際上,除了提高交易印花稅、關閉HOMS端口、配資利率上調……這些傳聞中的利空,真正毫不含糊的,卻是上市公司在當前時點越來越海量地增發融資行為。被香港市場俗稱為“抽水”的增發融資,才是市場真正需要警惕的利空因素。
■ 深圳特區報記者 王欣
市場頻現巨量增發
上週五,上證綜指終於收盤站上5000點,來自滬深交易所的最新數據顯示,滬市主機板的平均市盈率24.24倍,深市主機板41.68倍,深市中小企業板83.16倍,深市創業板更已達到143.17倍。以這樣的估值水準,許多上市公司當然不約而同會想到高價增發,或以高估值資産去並購場外的低估值資産。
6月2日,上市還未滿3個月的牛股藍思科技拋出了一份60億的增發方案:向5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1億股,募資總額不超過60.26億元。其中,34.02億元用於藍寶石生産及智慧終端應用項目,16.24億元用於3D曲面玻璃生産項目,10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今年2月就披露定增預案的中國中鐵,其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的申請上周也獲得證監會審核通過,擬以不低於7.65元/股,向包括控股股東中鐵工在內的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定向增發不超過15.69億股,募集不超過120億元,用於深圳市軌道交通11號線BT等項目,以及償還銀行貸款。
同日復牌的,還有公佈了150億定增方案的比亞迪。公司擬向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不超過2.61億,每股發行價格不低於57.4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0億元,加碼新能源汽車項目。
僅此三項,其計劃募集資金就達330億元。
海量定增成常態
而這不過是市場上定向增發潮的冰山一角。僅記者對6月3日上市公司公告的不完全統計,拿出非公開發行股票方案或者方案獲得通過的上市公司就多達9家,計劃募集資金400億元。
券商統計也顯示,這樣的定增高潮並非今日而起的暫時現象。來自華泰證券的數據稱,從2014年初至今年5月19日,共691家公司完成定增,總計募資9445.7億元。
9000億元是一個怎樣的概念?根據數據定制服務商Dealogic提供的最新數據,今年以來中資企業通過在內地和香港股市進行IPO籌集了近290億美元(約合1800億元人民幣),從而超過了美國同期150億美元的融資規模,成為全球最大IPO市場。這也意味著2014年以來上市公司通過定向增發這種更隱形的方式,從市場上抽資的規模約是今年IPO規模的5倍以上。
定增策略跑贏市場
值得慶倖的是,在資金牛市的強大力量下,到目前為止,市場都積極接納洶湧而來的定增潮,無論非公開發行股票、發行股份購買資産,還是發行可轉債、優先股,市場大多報以熱烈的漲停板,以至於定增也成為投資者掘金牛股的渠道之一。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定增項目的背後,往往可以挖掘出值得市場炒作的熱門題材故事。
根據華泰證券分析師姚衛巍對5月4日至5月10日期間25家A股上市公司新發關於定增的董事會預案統計,其中補充流動資金3家,項目融資10家,公司間資産置換重組(及配套融資)7家,融資收購其他資産1家,殼資源重組3家,集團公司整體上市1家。其中一個趨勢性的現象是:定增“觸網”公司越來越多。
此前中信證券在4月底公佈的一項數據顯示,採用定增策略一週累計收益率為9.53%,跑贏滬深300指數7.21%,跑贏中證500指數4.40%,累積絕對收益與相對滬深300的累積超額收益均創下歷史新高。
政策調控不走行政化老路
如何看待當前市場上海量涌現的上市公司定向增發?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的觀點可以幫助投資者從另一角度來分析這一問題。
張憶東認為,對於當前資本市場的看法,其邏輯就是“被利用的牛市”,伴隨著這一次牛市的是直接融資大發展,去推動經濟的轉型和發展。如果把現在的中國當做一個公司,這個公司是在創業、創新,通過直接融資的大發展,帶來了現金流量表的變化,進而盤活了資産。所以,這一次牛市的重要性是在於利用股權投資來解決經濟問題。
以此觀之,他認為,政策對於股市的調控不會貿然下狠手,而是循序漸進調控。目前政府利用行政化手段調控牛市的意願和頻率將會比以往牛市都低,更多會通過輿論引導、杠桿資金的監管、IPO或再融資節奏等來調節。
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也認為,目前看本輪牛市主要邏輯,傳統經濟轉型、新經濟崛起和政策寬鬆依然成立。但在“關水”、發股、查違規三大藥方的調理下,市場的運作軌跡將逐漸出現變化:瘋牛逐漸轉為慢牛,震蕩加大,漲速放緩。在投資策略上,強烈建議以“不下車,勤收割”的投資邏輯來改善頻繁交易的習慣。對於優質板塊和標的,要堅持不下車;對於上漲過快、過猛以及偽成長等,要及時收割。
對於5000點後的市場風格,民生證券預計,短期內將趨於均衡,偽成長難隨大風再起,而國企改革預期強化下的藍籌估值有望得到二次修復。李少君提出了三個轉變:一線轉二線,週期轉消費,傳統轉新興。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