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79歲劉世揚:“每天進步一點點”

  • 發佈時間:2015-06-08 02:31:3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江娜文/圖

  79歲,按照農村傳統習俗,今年該做八十大壽了,但是對河南省上蔡縣芝麻、小麥育种家劉世揚來説,年齡似乎從來不是問題。5月23日,上蔡縣,劉世揚巡視在他的“小麥王國”裏,地裏表現優異的麥穗被仔細挑出來,繫上紅繩,就像挖參人找到了野山參……

  芝麻育種:

  八九百份材料,一場洪災過後只留下了1/10

  劉世揚退休前是河南省上蔡縣東洪鄉農技站站長。幹了一輩子農業,快退休了,家人都覺得這下能好好歇歇了,但是,沒想到他不但沒歇著,而且還開始了一項更浩大的“工程”,這一幹又是近20年。

  “駐馬店歷史上就是中原乃至全國的芝麻主産區,如果能有一個更高産穩産含油量高的芝麻新品種,那農民可就致富了。”他的這個想法得到了駐馬店農科所專家、“豫芝4號”培育者李義之的支援。於是,他成了李義之家裏的常客,沒事就去請教,學習育種方法。

  育種是農業中相對科技含量比較高的領域,在這個專家大腕雲集、科研院所齊聚的領域裏,鄉級農技站出身的劉世揚可謂是“草根”了,但是,就是這樣一位“草根”育种家,硬是“斗膽”闖進這個領域,逐漸摸索出一整套的芝麻雜交育種方案。

  從1995年開始芝麻育種,到2000年,劉世揚手裏已經積累了八九百份材料。搞育種的都知道,材料是育種的生命線,有些育種單位怕材料被偷,還專門建起圍墻、拉上鐵絲網、養了大狼狗。

  但是就在這一年,上蔡發生了嚴重的洪澇,把劉世揚的八九百份材料全淹了,等洪水退了一看,活著的只剩下1/10。當時,農業局長來看了也直搖頭。

  但是劉世揚並不那麼想,“這也是一個育種思路,這麼大的洪水,哪個材料不死就説明它抗澇性狀好。”他對著材料一個一個查,看哪個材料還活著,最後,精心搶救出100多份材料繼續雜交培育。

  2005年,河南省農科院國家首席芝麻育種專家張海洋帶隊對劉世揚的A25-3芝麻新品係進行鑒定,現場測産結果顯示:該連片示範田平均畝産124公斤,比“豫芝4號”增産19.6%。2007年5月,在連續參加省區域、省生産試驗後,河南省種子管理站經鑒定命名A25-3芝麻新品係為“上芝1號”。

  接下來幾年中,劉世揚又育出了“上芝429”。2010年至2011年,“上芝429”種植面積增加到11萬餘畝,東洪鄉連續兩年創造了400~1000畝連片豐産方,平均畝産突破100公斤的紀錄,並已申報植物新品種保護國家專利。

  小麥育種:

  年逾花甲向矮敗育種再出發

  芝麻畢竟還是小作物,一邊進行芝麻育種,劉世揚一邊又瞄上了小麥。“要是能育出優質高産的小麥品種,農民不知道能多打多少糧,多掙多少錢。”他説。

  5月23日,上蔡縣的小麥已經半黃半青,處在灌漿後期了。在劉世揚50畝的實驗基地裏,麥子有的高有的低,有的穗大有的穗小,有的麥穗套在一個個小紙袋裏,有的繫上了紅繩……種了1000多份表現各不相同的小麥育種材料。

  立志做小麥育種的劉世揚,從年逾花甲開始重新學習,他找河南農業大學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郭天財等很多大專家請教育種知識,最後與中國農科院研究員劉秉華的“矮敗小麥”結緣,並建立了中國農科院“豫南矮敗小麥育種基地”。

  矮敗小麥,是指小麥的雄粉徹底敗退,只接受來自不同他花的雄粉,作為育種的母本,擔負起批量繁殖、培育小麥子孫後代的重任,也就是雜交。它不僅是一種特異小麥,更是一種小麥育種方法。劉秉華和他的團隊憑藉矮敗小麥育種技術,獲得了2010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如今在劉世揚的基地裏,已經選育出三個優秀品係,今明兩年將陸續參加省和國家試驗。2015年矮敗育種利用常規組合200個,回交組合50個,力度和成效一年比一年好。劉秉華現場看了他的育種試驗,評價説“劉世揚提出‘在全國小麥育種中佔有一席之地’這個目標現在看來完全能夠實現”。

  除了育種,劉世揚還配置雜交組合357份,其中矮敗組合260份;加強種質資源的梳理徵集,省內資源367份,省外資源73份,國外資源12份,創新資源16份,滿足育種目標所需要的基因庫。

  傾注心血:

  15年退休工資都用上還不夠,全家湊錢

  育種是一件“燒錢”的事,即使是常規育種,試驗田要錢、雇人要錢、試驗分析也要錢,劉世揚只是一個退休的鄉鎮農技站站長,哪來這麼多錢來育種呢?

  “我從1995年退休開始,到2010年,把自己的退休工資都用在這裡了。還有五個孩子,都給我湊錢。”説起以前的難處,劉世揚還是很感慨:“要租地、要雇人種,你不能説等有錢了再投,時候不等人,沒辦法只好讓孩子湊錢,再不夠就借。”有人給他統計過,從1995年到2010年,劉世揚個人先後投入資金260萬元。

  從2010年,劉世揚的研究受到了當地領導的重視,開始得到一些項目資金;從2012年開始,項目資金逐漸加大,已經能夠維持基本的試驗開銷。最近,上蔡縣專門批了一塊地,給劉世揚建研發中心。

  在近20年的發展中,劉世揚的隊伍不斷壯大,2009年牽頭成立了“上蔡縣創新農業科學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現在有研究員3人,農藝師、高級農藝師6人。現在,研發中心的大樓已經破土動工,正在建設當中。

  “人的生命無法掌握,假若上天再給我五年時間,我希望調整修改育種目標,每天進步一點點,年年都有新進展,育出以矮敗為主的高産優質、高抗、廣適小麥新品種三到四個,育出高産優質、高抗芝麻新品種六到八個,實現小麥育種和芝麻育種一樣在全省全國佔有一席之地。”5月22日晚,這位已經79歲的老育种家的一席話,在賓館昏暗的燈光裏,格外令人動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