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看“山東中醫樣本”如何詮釋“中國式”醫改

  • 發佈時間:2015-06-05 01:05:4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山東調研時了解到,山東正在醫院試點推廣採用中醫優勢病種治療技術,每個病例可為醫保基金節省6000元左右。比如,威海市每個病例醫保基金可節省6400多元,濟寧市每個病例醫保基金可節省5700多元。

  去年以來,山東省探索對中醫優勢病種實行收費改革,提升了醫院採用中醫診療的積極性,同時大幅度降低了這些病種的醫療費用,破解了中醫院“西醫化”、過度醫療導致醫療費用不斷攀升、不斷增加的醫保資金被不斷增長的醫療費用“吃掉”、惠民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實現了患者、醫院、醫保機構三方滿意的良好效果。

  提升中醫診療費用,放大中醫應用空間

  《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文登整骨醫院的創傷整復科病房看到,患者胡某某因車禍鎖骨骨折在這裡接受了閉合穿針治療,已經8天,鎖骨周圍只有三個針眼,針眼也已結痂,肩膀活動沒有障礙。“明天就可以出院了。”胡某某説。

  據他的主治醫生、創傷整復科主任畢宏政介紹,要按照西醫的辦法,他的鎖骨位置需要切開十幾釐米的口子,釘上鋼板,過上一段時間,再切開把鋼板拿出來,花費大約3萬元。

  胡某某對中醫治療方法十分滿意:“開刀的話,花錢多不説了,遭罪啊!用中醫的辦法不遭罪,花費還不到1.9萬元。”

  其實,在威海,中醫醫療服務以前的價格和西醫比低得可憐。2012年,對同樣的骨折,中醫骨科的手法復位收費180元,採用西醫手術,手術費要達1000元,而鋼板也要四五千元到上萬元,總算起來費用相差更大。

  一個形象的説法是,一名經過數年培養的推拿醫生,單位時間內收費還不如學習半個月就進行足療服務的按摩從業者,一名主任中醫師一天的門診業務收入,不如做一個大型檢查的收入多。

  由於中醫技術收費低,許多中醫院從經濟收益考慮,選擇發展收入更高的西醫技術,削減中醫藥特色診療項目的應用,在人才引進和培養上也側重於西醫,導致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手段減少,中醫院“西醫化”成為普遍現象。

  “這樣的醫療定價,沒有充分體現中醫的技術價值,沒有充分反映中醫醫療服務的特點。根據中醫藥服務價值本身,建立合理的價格體系迫在眉睫。”山東中醫藥大學校長武繼彪説。

  基於此,山東省從保護中醫、發展中醫的角度,探索對中醫的優勢病種進行收費改革,選擇部分中醫優勢病種,以病種為計價單位,適當提高中醫優勢病種的收費標準。原則是“充分體現醫療技術和醫務人員的勞務價值”和“醫院純收入略有增加,患者的醫療費用遠低於西醫療法”。

  按照“中醫藥優勢突出、臨床路徑明確、診療方案成熟、臨床療效確切、治療費用穩定、治療風險可控、中醫藥治療費用低廉、療效與西醫藥療效相近或優於西醫藥療效”的標準,山東省首批確定了橈骨遠端骨折、鎖骨骨折、跟骨骨折等7個骨科的病種為優勢病種,在威海和濟寧兩市二級以上醫院試點這7個病種的收費改革。

  在大量數據的測算下,參考同一病種在同級別中醫醫院、綜合醫院按中醫和西醫技術治療的費用情況,合理制定試點病種收費標準。濟寧市測算了2012年7個病種1163個病例發現,採用中醫診療的病例平均花費3997元,而採用西醫診療的平均花費16547元,在此基礎上,濟寧市把7個病種的收費標準提高到7700元至9900元,平均費用是西醫費用的53%。威海市7個病種收費在1.7萬元到2.2萬元之間,最高收費約是西醫收費水準的74%。

  患者得實惠,醫院得發展,醫保基金得節省

  綜合山東試點的情況,《經濟參考報》記者發現,中醫優勢病種收費改革以後,取得“患者得實惠、醫院得發展、醫保基金得節省”多方共贏的成效。

  一是患者負擔和病痛大大減輕。中醫優勢病種診療,大大減少了耗材、二次手術的醫療費用,縮短了住院時間,患者醫療費用相比西醫治療下降了40%以上。

  以鎖骨骨折為例,與西醫技術相比,採用中醫治療技術的住院總時間縮短20天,康復期至少縮短10周。在威海市,平均住院費用降低了38%。在濟寧,7個病種的平均費用比同期綜合醫院相同病種的費用降低了46%。

  二是醫療機構得到了發展,試點醫院靠中醫技術實現的收入大大增加。據測算,威海市醫院單次醫療服務平均增加收入1322元,濟寧市每個試點病種的純收入平均增加了28%。

  三是中醫診療技術得到普及和推廣。試點病種應用中醫技術治療的比例,威海市同比增加了22%,濟寧市同比增加了76%。一個在文登開廠的南韓老闆骨折後被送到文登整骨醫院,他對中醫很不信任,堅決回國切開加鋼板治療,一年後,他因傷肢無法伸開不得不又來到整骨醫院,看到眾多“閉合穿針”病人活動自如,南韓老闆後悔不已。

  四是醫保基金更加安全,可擴大醫保的惠民範圍。採用中醫治療技術,威海市每個病例醫保基金可節省6400多元,濟寧市每個病例醫保基金可節省5700多元。試點開展以來,兩市醫保基金至少節約支出870萬元。

  中醫介入醫改,還需哪些政策配套?

  中醫作為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新形勢下應如何發揚光大?中醫如何深度介入醫改,讓醫保“供得起、可持續”?山東省的中醫優勢病種收費改革在這方面作出了可貴的探索,也帶來一些思考。

  首先,“廉價”不能成為中醫的“標簽”。威海市中醫院副院長解樂業説,“簡便驗廉”是中醫特色,但恰恰是“廉”字限制了中醫的發展,就像低價藥退出市場一樣,因為便宜價低,醫院和醫生都沒有應用中醫的積極性。中醫要發展,不能拘泥于“廉價”,更應該合理評價中醫服務技術,通過政策調整,提高中醫的勞務技術價值。

  其次,改革需醫保政策配合。威海和濟寧的醫保機構在總額預付制之外,對這7個優勢病種實行單病種付費,付費標準及報銷比例按不低於現有年度補償方案規定比例執行,並對試點病種費用單獨列支,不納入醫院總額預付,保證了優勢病種的開展。

  另外,威海市的城鄉居民醫保對7個病種報銷60%,個人負擔40%,超過定額的部分個每人平均不負擔;城鎮職工醫保則實行100%報銷,個人“零付費”。

  第三,改革把醫生的灰色收入變成陽光收入。文登整骨醫院為了鼓勵引導醫生運用中醫優勢病種診療技術,規定運用中醫手法每做一例手術,醫院按手術總費用的10%給予績效獎勵。

  威海市衛計委副主任孫建新説,西醫治療費用高,主要高在耗材,一個手術兩三萬元,差不多一半是鋼板的費用。“與其讓器械商掙錢,不如通過改革把錢讓醫院和醫生拿到,把耗材中的灰色收入變成陽光下的收入。”

  第四,按病種收費後,對醫療機構的監管由原來主要監管過度醫療,轉變為主要監管“醫療不足”。為防止醫療不足,山東省公佈了7個病種的中醫臨床路徑和診療方案,以保證醫院規範診療。“即使從防範風險的角度,醫生也不敢偷工減料。”文登整骨醫院副院長楊茂清説。

  據了解,山東省今年還將擴大中醫優勢病種收費方式改革試點範圍,繼續增選試點病種。武繼彪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無論是腫瘤、尿毒症之類的重病,還是感冒、面癱這樣的小病,中醫都大有可為。充分發揮中醫藥作用,彰顯中醫藥優勢,有助於用中國式方法解決醫改難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