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臺企在紮根江蘇轉机型

  • 發佈時間:2015-06-04 07:34:07  來源:新華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期兩天的“2015台商産業轉型升級峰會”5月29日在南通落下帷幕。如何搶搭“一帶一路”國家戰略“順風船”,帶動臺商産業創新轉型,成為出席峰會的海協會會長陳德銘、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江蘇省副省長張雷、全國臺企聯合會會長郭山輝以及300多位海峽兩岸政商界風雲人物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記者注意到,峰會還形成新的共識:對接“一帶一路”,臺商産業要創新轉型,但不是盲目“搬家”轉移。

  “一帶一路”新航線,

  臺商不能落下

  “‘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的機遇,世界的機遇,當然也是臺商的機遇。”海峽兩岸政商界風雲人物齊聚“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交匯點的南通,共商如何創新轉型對接“一帶一路”,讓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心潮澎湃。他表示,“一帶一路”戰略具有宏闊的國際眼光,這對於包括臺商在內的許多企業都是一個驗證競爭力的機會。“除了抓住企業戰略性産業規劃,放眼國家戰略發展更重要,‘一帶一路’就是十分關鍵的契機。”

  對此,作為臺企聯當家人的郭山輝深表贊同。他掰著指頭給與會臺商報出“一帶一路”的“含金量”:“一帶一路”沿線涵蓋人口約44億,經濟規模達21萬億美元,佔全球經濟比重近30%;沿線貿易總額可達2.5萬億美元。“這其中任何一個數字,在世界經濟版圖中,都撼天動地。這樣商機無限的國際新航線,臺商無論如何不能落下!”

  郭山輝介紹説,大陸改革開放30多年來,臺商一直站在潮頭浪尖,每一個新經濟帶的誕生、每一次經濟騰飛的關鍵時刻,都能看到臺商的身影。“但傳統臺商醉心於製造業,市場大多鎖定在歐美。而‘一帶一路’沿線有著龐大的人口與消費力,對於臺商産業發展將是一個新藍海。”郭山輝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是臺商轉型升級難得的機會,過去不得其門而入的市場,可以搭乘“一帶一路”順風船順利進入。

  “但佔據新市場只是初級層面,搶抓‘一帶一路’機遇更是臺商産業轉型升級良機,不可錯失。”在南通投資興業20多年的全國臺企聯常務副會長、南通市臺協會長劉璟芳感慨説,創新轉型是全球經濟發展的大勢,也是兩岸企業面臨的共同挑戰和機遇,“一帶一路”將開闢一個全新的市場空間,臺商一定要聞風而動,提前佈局,主動對接,為臺商産業轉型升級找到新的出路。

  “走出去”,

  不等於把廠房“搬出去”

  從珠三角到長三角,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不少臺商企業選擇了“走出去”。在他們看來,所謂“轉型升級”,不過是換個勞動力更便宜的地方辦工廠。由此,不少臺商把企業“搬家”到東南亞一些國家。

  “但現在看來,這一步走得並不划算。”峰會上,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臺商,對於自己前幾年把企業從蘇南某市遷往“成本更低”的越南的決策後悔莫及。這次當時看起來“很划算”的搬遷,卻給他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困難。“人力成本是低了,但整個産業鏈卻斷了。”他介紹説,長三角的人力成本雖然漲了,但這裡畢竟是生産要素的集聚地,辦企業畢竟不是自己跟自己玩,需要上下游産業鏈的對接。離産業中心遠了,對接産業鏈的成本也上升了。“算來算去,企業的競爭力還不如以前。”

  從昆山市委書記到南通市長,張國華和臺商打過多年交道。他特別提醒説,“一帶一路”鼓勵“走出去”,但並不是鼓勵把廠房搬出去。“産業轉型,不等於企業轉移。在經濟全球一體化進程日趨加快的當今,衡量一個企業有無優勢競爭力,並不是看它掌控了多少廉價資源,而是看它是否具有創新實力,能否通過轉型升級搶佔全球産業制高點。”

  對此,台灣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有切身體會。“從全球角度看,長三角綜合發展依然具有絕對優勢,仍是臺商投資的最佳寶地。”魏啟林坦言,一味依靠低廉勞動力來壓縮成本的模式,終將被淘汰。企業,一定要通過轉型升級,從低端走向高端。“不能總是靠‘搬家’混日子。新常態下,要學會‘就地轉型’。”

  “江蘇不僅已成為兩岸經貿合作第一大省,而且也是引領臺商轉型升級最快最好的地區。”副省長張雷介紹,目前,江蘇已累計批准台資項目2.5萬多個,實際到賬台資超670億美元,佔大陸總量的1/3強。這些臺商在與江蘇産業轉型同頻共振中,實現了自我超越。其中,僅在“扎堆”南通的2200多個台資項目中,已有八成以上通過二産轉三産、出口轉內銷等途徑實現自我轉型。“當前,我省正在全力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國家戰略,將通過深化産業合作、加強創新驅動、完善服務環境,促進臺企以技術創新樹立新的競爭優勢,讓更多臺商在紮根江蘇轉机型,在融入江蘇中升級,實現蘇臺經貿合作互利共贏。”

  轉型升級,

  創新是不變的主題

  “轉型升級,創新是核心。”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説,對於廣大在大陸發展的臺商來説,創新主要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要創新視野。要以全球視野和發展眼光審視“一帶一路”提供的戰略機遇,要在提前佈局、主動對接中贏得先機;二是要創新思維。面對大陸經濟的新常態,兩岸經貿合作要有新思維,臺商應該勇於突破以往對優惠政策的依賴,改以“技術創新”取代“成本控制”,以“新型業態”改造“傳統模式”,從而創造出新的競爭優勢,在創新、創業、創優中讓全民共用兩岸交流合作的成果。

  在旺旺集團副董事長胡志強看來,創新就是要與眾不同。曾擔任台中市市長長達13年的胡志強説,“我一直以做企業的心態做市長,有企業家心態就是要懂什麼叫創新,什麼叫創意。”胡志強説,重創新、重創意就是要重文化,用文化“引”出創造力。創新不能落空,創意不是炫耀、不能曲高和寡,最好與産業共生共榮,必須滿足人類的需要。如果不能成為第一、至少成為唯一。

  創新,正成為兩岸合作不變的主題。去年,南通與台灣中小企業總會合作,共建了全國首家“台灣中小企業發展示範園”;今年兩地又聯手創建了全國首家國家級“海峽兩岸文創産業合作區”,為通臺兩地深化産業合作、創新轉型發展開闢了新空間。而經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的昆山深化兩岸産業合作試驗區,更是在體制機制、政策試點和對臺産業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始終走在全國前列,成為蘇臺創新合作新亮點。

  “‘一帶一路’是機會與挑戰並存的,關鍵看我們會不會創新對接。”劉璟芳説,眼下大陸各地,特別是江蘇在對接“一帶一路”方面風生水起,創新舉措不斷,臺商不能置身度外成為看客。她建議,臺商不僅要在産業轉型上與大陸戰略性新興産業同頻共振,還要創新與陸企合作方式,在互動融合中“抱團出擊”,在“一帶一路”航道上劈風斬浪,揚帆快進。

  本報記者 陳明 董晨 付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