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8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形勢下對我國環境管理與改革的思考

  • 發佈時間:2015-06-04 06:28: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全面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環境管理應與時俱進,調整思路以適應外部形勢變化的需要,加快改革以打破制度藩籬,扭轉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狀況,滿足城鄉居民日益高漲的環境訴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邁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環境保護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在“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新常態的大邏輯下,增長速度、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增長動力等均將發生深刻變化,對環境管理也將提出新的要求,機遇和挑戰並存。只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能迎來環境保護的新氣象。

  新形勢下,環境保護面臨一些新的機遇。一是環境保護得到黨中央、國務院日益重視。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落實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促進現代化建設各方面相協調。天變藍、水變清、地變綠,人居環境更美好,應成為我國發展品質和效益提高的重要標誌。

  二是環境法治日臻完善。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要求,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範作用。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于2015年付諸實施,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思路日趨清晰,為全面改善環境品質奠定了基礎。

  三是污染物排放強度在下降。隨著我國增長方式轉變、産業結構調整和能源結構優化,特別是經濟增長速度降低、重化工業增長對GDP的貢獻下降,污染物排放強度在降低,有利於開創環境品質改善和污染防治的新局面。

  四是多渠道融資局面可望形成。國家出臺了鼓勵社會資金進入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政策,政府和社會資金合作受到激勵,大型國有企業攜資金和高新技術進入環保産業,資本市場上環保企業比例增加,為環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了資金保障。

  五是公眾訴求日益高漲,成為環境保護的動力。公眾環境權益觀增強、環境公平正義訴求與環境品質改善要求提升,要求政府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加大污染治理和監管力度,將成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動力。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我國的環境污染形勢十分嚴峻,環境管理面臨巨大壓力。比如,污染欠賬多,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污染隨著産業轉移而轉移;政策執行走樣;行政管理體制尚不完善,等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環境管理和環保産業的發展。

  應當加大政策工具實施力度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和標準已經形成體系。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為破解環保難題,選擇其中的一些,包括排污許可證制度、環境標準、責任終身追究制度以及能力建設等,加大實施力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第一,以排污許可證的制定、實施和監督形成管理主線。排污許可證制度承載了環保法律、減排責任、技術規範等方面內容,應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細化深化,使之具有法規效力,加大推進力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和完善嚴格監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獨立進行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從污染物種類、控制指標、排放方式等方面,不斷健全排污許可證;未取得排污許可證的排污者,不得排放污染物;並逐步建立全國範圍內的統一公平、覆蓋主要污染物的污染物排放許可證制度,為排污權交易市場的發展奠定基礎、創造條件。此外,還要加大執行和監督力度,強化許可證制度的實施監督。各級環保管理者,也必須轉變思路,調整角色定位,為企業解決清潔生産技術、降低污染物排放等問題。

  第二,以環境保護標準為準繩形成倒逼機制。標準是可以落地的環保措施。國家應制定環境保護的一般通則或基準,以減輕單位産品的資源投入和污染物排放。在這一過程中,應加強標準研究使之符合國情,並加大標準實施力度。通過環境標準,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進而起到從源頭改善環境品質的效果。具體做法有,對新增産業,以環境標準為門檻抓好企業和産業的準入;對存量産業,以環境標準為尺子,淘汰落後的産業、産能、技術和工藝,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第三,實行賠償制度和責任終身追究制度。通過法律強制、政策激勵和約束,使各級幹部、企業和社會公眾樹立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增強責任感。新修訂的《環境保護法》明確提出,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産經營者違法排放污染物,受到罰款處罰,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依法作出處罰決定的行政機關可以自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此外,還可考慮建立一套目標體系、考核辦法和獎懲機制,對那些不顧生態環境盲目決策、造成嚴重後果的幹部,實行終身追究責任制。在新形勢下,對環保違法行為的處罰應當創新模式,可依據相關要求,發揮司法部門的作用。

  第四,加強能力建設,形成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推行排污權交易制度,利用資本市場募集更多資金進入環境保護領域;發揮公共財政資金“種子”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入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領域。污染治理應更經濟。環境污染治理應留給市場更多的選擇,環保企業會選擇實用技術和路徑,以降低治污成本;也會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探索出符合中國國情的解決思路和污染治理方案。此外,還要加強能力建設。加強污染物排放等監測網路、預報預警、應急管理等設施和公共平臺建設,支援相關領域的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加強保護環境、可持續發展等的宣傳和科普,提高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能力和水準。公眾不僅能積極參與,更應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盡可能綠色出行,進行垃圾分類,不隨手扔垃圾等。總之,只有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環境品質才能得到改善,生態文明新時代也才會早日到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